1. 首页 > 财经资讯

黄奇帆:促进金融服务共同富裕 让老百姓更好的获得财产性收入

  5月14日,在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创新、金融与科技竞争”圆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表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唯有改革、开放和创新,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一切未来和外部的不确定性。

  黄奇帆介绍,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主要面临以下挑战。首先,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俄乌冲突持续升级冲击世界经济,主要发达国家货币超发,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对我宏观经济稳定构成压力。其次,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偏低,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趋于下降,目前增速在1.25%左右。再次,资源环境约束偏紧,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进大出、粗放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日益偏紧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前难以为继,迫切需要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转型。

  “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内容的数字经济,以细胞免疫、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突破和应用为代表的生物经济,以零碳低碳技术开发和推广等为代表的绿色经济正在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如何把握机会,参与甚至是引领这些科技革命,是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应当承担的重要使命。”黄奇帆说。

  “社会层面包容发展任务繁重”,黄奇帆介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预计到203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我们虽然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还有大量人群的相对贫困问题,而且解决相对贫困问题要比解决绝对贫困更加复杂、困难,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应对这些挑战,唯有改革、开放和创新”,黄奇帆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激励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一切未来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大力气搞好金融,是下一阶段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激活创新的关键火种、也是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

  黄奇帆指出,适时建立人民币之锚,将货币锚定在我国GDP的含税量上,锚定在自己的国债信用上,只有如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铸币税。只有有了自己独立的货币锚,有了自己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才有真正自主的货币政策,国内一切金融资产的定价才有了基准。

  黄奇帆介绍,要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解决要素错配,特别是金融错配问题。探索有关减排和绿色的认证标准和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发展面向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

  黄奇帆最后提出,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让老百姓更好的获得财产性收入,让其有投资性收益的渠道。通过发展年金,把年金建设成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允许企业年金通过市场化方式投资于资本市场,这既为职工分享资本增值收益创造了条件,也为资本市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本。这是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一种方式,类似的还有很多,需要系统研究。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