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公开曝光 严肃问责!财政部通报 事关……

  财政部18日罕见通报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安徽、河南、贵州等多地,并问责多家平台公司及政府相关部门。

  财政部表示,上述8个典型案例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充分彰显了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多种方式变相隐匿政府新增隐性债务

  记者发现,财政部通报的8起地方政府新增隐形债务典型案例,包括运用购买服务、银行贷款、债权抵押、企业债券、租赁融资等多种方式变相隐匿政府新增隐性债务,进行虚假化债。

  比如,2016年8月,孟州市水利局根据孟州市人民政府授权,与孟州市国投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实施孟州市水系暨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合同金额9.08亿元,约定到期需偿还的贷款本息列入孟州市中长期财政预算。当月,孟州市人大常委会、孟州市人民政府、孟州市财政局分别出具决议、批复、承诺书等文件,明确将9.08亿元资金列入孟州市中长期财政预算。2016年9月,孟州市国投贸易有限公司与银行签订合同,贷款4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造成新增隐性债务。河南省人民政府依纪依规组织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给地方政府债务念“紧箍咒”,经济社会发展就多一道“安全阀”。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效提升问责震慑,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对于稳增长、稳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大背景下,通过典型案例问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地方政府能够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正确方式进行融资,防止各种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盲目融资、虚假融资、转移资金行为,让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做到真实化解,地方政府权责更加清晰明确,从而实现财政平稳安全运行。

  多省开展地市级隐性债务清零试点

  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是当前防风险重点工作之一。

  张依群表示,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试点,制定隐形债务化解任务时限目标,加快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增强财政“三保”能力和财政收支安全稳定,更好发挥财政基础和支柱性作用,为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隐性债务和法定政府债务相对,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

  财政部此前已经选择广东、北京、上海等财政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其中广东率先宣布去年如期实现“清零”目标。而一些中西部市县也正在开展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工作。

  据悉,早在2018年8月,监管部门已完成了对隐性债务的统计。对于隐性债务的处理,监管部门提出两大方向:一方面坚决遏制增量,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化解存量。诸多地方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大多要求在5-10年间将隐性债务化解完毕。换言之,全国层面需在2028年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

  延伸阅读:

  财政部通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

  典型案例

  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经济社会发展就多一道“安全阀”。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严格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效提升问责震慑,18日,财政部从已完成问责的隐性债务案例中,选取了八个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

  据介绍,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严肃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行为,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切实开展隐性债务问责工作,形成有力震慑。为切实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促进一方”的作用,财政部当日对外公布了典型案例:

  一是安徽省安庆市化债不实371.76亿元、新增隐性债务3.5亿元,时任安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二是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假借医院采购药品名义新增隐性债务2.5亿元,时任浉河区委副书记、区长于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三是贵州省兴义市通过国有企业举债融资新增隐性债务2.99亿元,时任兴义市市长袁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四是江西省贵溪市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募集资金用于市政建设支出新增隐性债务1.7亿元,时任贵溪市委书记梅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五是湖南省宁乡市新增隐性债务11.24亿元、化债不实4.17亿元,时任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六是河南省孟州市借政府购买服务名义新增隐性债务4亿元,时任孟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七是浙江省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占用国有企业资金方式新增隐性债务15.95亿元,时任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施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八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欠付公益性项目工程款新增隐性债务1.55亿元,时任七里河区委书记魏某某等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近年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地区的风险不容忽视,一些地区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

  财政部称,上述典型案例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纪律观念不严,严重影响了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充分彰显了对隐性债务问题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各地方和各单位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切实履行财会监督职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持续强化监督,有效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来源:新华社)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