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近代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整理与研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原标题:近代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整理与研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汇丰银行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之一。1865年,宝顺洋行、大英轮船公司、老沙逊洋行、琼记洋行等十余家洋行在香港成立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td., (直译为“香港上海银行”,简称HSBC),中文全称为“香港上海汇理银行”,1880年代前后开始称“汇丰”。汇丰银行从创立之初就将营业基地和目标定位在中国,因此将总行设在香港,而非英国本土或其殖民地印度,这是英国海外银行中的首例。但它在成立初期不仅代表英国,同时还代表美国、德国和帕西商人的利益,而其第一任主席是法国人。

19世纪末的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初创时以“中国的银行”自居的汇丰银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而近代汇丰在华的历程,与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密切相关,也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外关系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汇丰银行与中国有关的档案分布于多家档案典藏机构,数量繁多、类型繁杂,档案文献保存状况不一,利用不便;学界研究中所利用的汇丰银行档案资料多散见于近代外债档案、金融档案、外交档案中,缺乏系统性的整理。

4月27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整理与研究(1865-1949)”开题报告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课题组成员就近代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的整体情况做了汇报,并介绍了他们即将展开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会议由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致欢迎辞。

会议现场

据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宋佩玉介绍,英国藏近代汇丰银行涉华档案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这一课题系以英国汇丰集团档案馆(HSBC Group Archives)藏档案为基础——该档案馆是保存汇丰银行史料的关键性机构,企业档案馆的开放程度有限,档案调阅和使用相对不易,以往学界利用并不多。此外,课题组将对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藏亚迪斯个人档案(Addis Papers)、麦克莱恩个人档案(McLean Papers)、梅乐和个人档案(Maze Papers)、太古洋行档案(Butterfield and Swire Ltd Archive),剑桥大学图书馆(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藏怡和洋行档案(Jardine Matheson Archive),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Kingdom)藏殖民部(CO)、外交部(FO)、财政部(T)档案、李滋罗斯个人档案(Leith-Ross Papers)等9种档案中汇丰银行涉华部分(1865—1949),进行系统收集,建立数据库,整理专题档案资料汇编,深入考察近代汇丰银行在华活动。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