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不让小差错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信任大堤上的“蚁穴”

  从“临死”股东大会,到监管部门点名公司财报错字太多,上市公司的低级错误在两市中并不鲜见,而这种马虎行为的背后,伤害的却是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信任的根基。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接触、研究上市公司,主要来自公开信息,严格意义上,这是一种基于不熟悉对象之间的“陌生人信任”,这种信任关系的形成,来自公开信息一丝一缕的积累。

  然而,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任关系搭建需要时间,而信任关系的崩塌很多时候只要一瞬间。表面上看起来,很多公司公告中出现的错误非常可笑,写错了字,写错了单位,写错了高管信息的现象都曾发生过,对于这些状况,投资者大多一笑而过,而引发的深层次话题却是:如果一篇公告有这么多的错字,那么关键信息公司核实清楚了吗?怀疑的种子只要在投资者心中种下,信任之树就会随之动摇。

  对此,笔者建议,避免小差错的出现,首先要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责人要端正工作态度。信息披露工作繁重复杂,特别是在定期财务报告披露时,大量的琐碎、细致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核实,而越是在这个时候,信息披露的准确度越是要重视。

  上市公司要珍惜公开信息披露的平台和机会,让这些纸面文字成为自己和投资者之间的桥梁,搭建双方的信任和价值投资理念,不要让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小差错,成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信任大堤上的“蚁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