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稻渔综合种养,开启生态养殖新模式

  全媒体记者冯玉龙

  “呦,夹住了,夹住了,你看那钳子把肉夹得挺紧,好大一只啊……”

  “不行,我还是没掌握诀窍,半天没钓上来一只……”

  “这个钓法跟钓鱼还真不一样,没有渔漂,不能直接看到有没有咬钩,全凭感觉,每隔一会就要拉起来看一下。”

  5月16日,数位游客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法镇双河村美之源家庭农场小龙虾养殖基地的池塘旁,一边体验着钓虾的乐趣,一边讨论与钓鱼的区别,一边暗暗较劲,胜负欲夹杂着对新领域的好奇,让这项活动妙趣横生。

  美之源家庭农场是以种养结合的特种养殖家庭农场,主要从事小龙虾、泥鳅、鲫鱼的繁殖、养殖以及优质稻和茶叶的种植,遵循“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技术,实现以渔养稻、以稻促渔的生态养殖新业态。

  美之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胡江告诉记者:“我们从2019年春季开始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实施项目120亩,带动困难户60户,通过这几年发展,我们的养殖项目使这些农户每年人均增收1100元;几年的学习和探索,也使我们的小龙虾从最初的亩产80斤,提高到现在的150斤左右,未来肯定还有更大的提升。”

  南郑区水资源丰富,水田面积大,灌溉条件便利,具有传统渔业生产和新型稻渔循环发展的优越条件。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稻渔共生、绿色高效”的稻渔综合种养新路子。

  作为该区的渔业特色镇,法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导向,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产业提效、文化提神、生态提质”为目标,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着力实现文化、生态、富民共融共生,按照山水绿植戴帽子,山腰种茶缠带子,茶旅融合引路子,药菌烟果挣票子,稻渔种养打牌子的“五子”并举思路,着力打造稻渔种养新兴产业模式,建成稻渔综合养殖基地6个,使得小龙虾、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声名渐起,并为当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天刚蒙蒙亮,法镇双河村6组村民高科发便穿戴整齐,来到美之源家庭农场小龙虾养殖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巡塘、放水、捕虾,60多岁的他也能轻松应对。按照村民的说法,“这年纪还能有活干,有份稳定收入,跟上班一样,实在没想到。”“我现在每年有20000多元的收入,一天到晚也没闲着,感觉自己还是能为社会做点贡献,好着呐。”高科发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池塘与山间。

  “未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实现我们农场和政策的完美结合,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我们将以现有基地为核心,向东西扩展,以中心养殖区为主体,建设休闲文化广场,开发亲子垂钓、农家景观、健康餐饮等项目,实现产销、农旅一体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和新农村的共同发展飞越。”胡江说。

(文章来源:农业科技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