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安徽财政金融携手为“新农主体”送实惠

  本报讯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倒春寒”和稳产保供“抢春忙”,安徽财政加强政策引导,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作用,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农主体”)面临的堵点、难点、痛点,支持省农担公司做好“加减乘除”法,全力帮助“新农主体”纾困解难。

  ――加大服务,聚焦输血。安徽财政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零接触”线上金融服务方式,打通便捷融资渠道,让数据多跑腿、农家少跑路,大幅提升“新农主体”申贷效率,今年1―4月,省农担公司累计为2.13万户“新农主体”提供担保贷款66.6亿元,以金融活水帮助“新农主体”渡难关。

  ――减费让利,聚焦降本。安徽财政将担保费率下调至1%以下,对政策性业务执行不超过0.8%的政策性担保优惠费率,对粮食、生猪、茶叶等重点产业担保费率在政策性担保费率基础上再降低37.5%。同时,加大与合作银行沟通力度,利率加点数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80个基点,进一步降低全省“新农主体”融资成本。

  ――放大乘数,聚焦提质。安徽财政引导各地财政聚焦支小支微,发挥政银担联动支农乘数效应,携手推动金融服务走进千乡万村,帮助解决“新农主体”融资发展难题。省农担公司与各家银行组建“金融服务团”及“小分队”,在银担互信基础上,实施信息共享、错位把关、快速审批、风险共管,有效解决“新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春耕备耕。

  ――消除痛点,聚焦解困。安徽财政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快批、快保、快贷,全力支持“新农主体”复工复产;打通信用接续通道,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具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新农主体”,通过延期还款、展期续贷、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帮助缓解资金压力,为“新农主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皖财)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