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众邦银行程峰:根植产业做小微 供应链金融“爆款”产品新打法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打造,讲求‘小而精,简而美’。我行基于强场景、强信用,打造供应链金融核心产品,并根据产业链中不同企业的诉求,通过‘产品工厂’对核心产品组合设计,实现了敏捷开发,打造出爆款产品。”5月8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当前形势下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与能力建设”内部研讨会上,众邦银行行长程峰表示。

  程峰结合实践,分享了打造供应链金融的四个核心维度:打造拳头产品、搭建数字平台、做好数字风控、生态化经营。他认为,“在线融资和管理平台、账户体系、线上开户与尽调等数字化平台,既是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必备基础,也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路径。”

  会上,邮储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吴之雄,平安银行(000001)公司业务总监、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网商银行数字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牛学峰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银行(601988)原行长李礼辉、银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点评。100多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200余位代表在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程峰发言全文,已经本人审核。

  根植产业做小微,供应链金融“爆款”产品新打法

  文| 程峰

  尊敬的李礼辉行长、骆絮飞主任,各位专家、同仁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新金融联盟提供这个宝贵的交流机会。众邦银行是专注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是众邦银行的生存根本。打造供应链金融,核心包含四个维度:产品、平台、数字化风控,以及经营与运营。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体会。

  第一,打造拳头产品。

  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打造,讲求“小而精,简而美”。供应链金融主要包含三种:一是纯信用,二是先钱后货,如采购贷、赊销贷,三是先货后钱,如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

  众邦银行先后推出了几类产品,一是采用纯信用方式,完全依靠交易平台数据,税务发票等数据,打造“邦信”;二是采用“先钱后货”模式推出“邦采”;三是结合传统“先货后钱”模式推出了“邦收”。

  起初我们这三个产品各自独立运作了一年多,发现客户的体验并不好,供应链之中的各类信息没有相互融合。在演进迭代过程中,我们逐步丰富产品,除了邦信、邦采、邦收,我们还打造了“邦链”——可拆分、可流转的电子支付凭证;以及基于供应链票据的产品“邦票”。我们把这五个产品融合而成一个强场景的核心产品——众链贷,能够覆盖供应链各个环节。只要客户授权使用数据,我们即可通过识别营业执照、采集数据,给到较高额度;有票据的、有货物的,还可以加上额外额度,最终形成一个总额度,这个产品效果非常不错。

  核心企业非常强势、赢者通吃,它给银行提供的资金成本,往往不足以覆盖小银行。而小行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在此背景下,我们探索新的供应链模式,推出了“众商贷”——去核心企业化,基于强信用,围绕企业,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沿着交易场景穿透,无需任何担保。经过近两年的打磨,这个产品越来越受市场欢迎。

  我行围绕强场景、强信用打造了的上述两个核心产品——众商贷和众链贷,并基于核心产品进行组合设计。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行业众多流程,有着多样性、独立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使得产品研发和渠道对接面临非标准化的难点。因此,我们采取三层产品体系,加上N种方案,进行组合设计。

  首先,实现低代码开发,从基础产品到平台渠道产品,最后是客户产品,通过自定义不同维度的产品工程的方案策略,适应多场景需求。同时,面对不同企业的诉求,只要动动手指,在强大的“产品工厂”下面,就可以配置完成不同策略和业务流程,这使得整个渠道项目实施周期缩短、降低成本,做到敏捷开发,让产品形成爆款。

  第二,搭建数字化平台。

  很多银行都在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从我们实践经验看来,三个方面非常重要,是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必备基础,也是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路径。

  一是在线融资和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打破内部条线的数据高度集成,打通客户、账户及账户数据,实现从线下人工到线上的转型。平台当中包括证件ORC自动识别、在线电子签约、RPA机器人合同电子签章自动核验、合同邮件自动识别、贸易背景结构化数据核对、发票自动核对和二次验证、自动登记、核查以及贷后自动监控预警等相关方面。

  二是账户体系。我们开发了一个伞型的账户体系“E账通”,通过它可以毛细血管级的管理账户,而且获得全过程的资金流,便于我们更好地识别风险、沉淀数据。

  三是线上开户与尽调。我们打造“云网点”,可以实现在可验真、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线上展业,存量客户可采取线上尽调的方式精准洞察其业务生命周期,为我们线上化、智能化展业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产。

  第三,做好数字风控。

  小微企业经营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可信是常态,如何让B端风控模型更加匹配场景授信主体,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扩大授信范围,精准营销,这对所有银行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也在这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建立可视化数据集数仓,利用生物雷达反欺诈、精准画像。反欺诈是最重要的一环,管住了欺诈,就控制住了近一半的风险。

  第二,将风险因素按来源分为核心企业、授信主体和流程管控三个维度,根据不同场景的特点,制定适配授信主体的风控策略和管理方式、预警方式。

  第三,丰富大数据和风控的模型,响应多样化的业务场景需求,打造税票风控体系。我们在开展“众商贷”业务的探路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风险特征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优化风控模型?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虽然简单繁琐但效果明显,根据每个月监测数据表现,发现哪些城市或者行业的风险及其关联情况出现变化,就会由授信、风控、前台、产品部门联合组织专门小组,到该城市或者该类型行业将情况穿透清楚,之后进行模型与参数调整。这样一边放款,一边高强度做贷后管理,同步调整贷后风控模型,看着成本不小,但是非常有效,这样能让模型更加贴合实际,而且经过不断打磨更加成熟。

  最后是通过联邦学习,搭建隐私平台。保护数据安全是我们生命线。如何利用隐私平台进行联邦学习,也是我们探索的重点,通过联邦学习打消各关注方、合作伙伴和客户的顾虑,也让我们更好地实现数据交换和多维度交叉验证。

  第四,生态化经营。

  众所周知,供应链的核心是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但知易行难,如何用到场景中去,把数据打通,做好各方的利益分配,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我们的做法是先主动去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进程和供应链线上化改造,“先给、再得”,在业务开展之前,我们对企业交易流程进行线上化智能升级,通过供应链管理SaaS平台等,覆盖企业业务全场景,打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同时,持续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和关联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接入更多市场主体,丰富样本数据,与企业共同搭建开放式、全景式生态圈。

  供应链金融是产业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也是推进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促进“稳链、强链、保链”的很好的抓手。众邦银行也希望和各家银行与科技公司探讨更多合作空间,做更加深入的探索与实践。谢谢!

 

(文章来源:咸宁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