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哈啰出行向两轮“造车”进军 加速布局芯片设计

  撤回赴美上市招股书后,哈啰的“造车”动向受到市场关注。

  自2021年7月撤回赴美上市招股书后,哈啰的动向依然令业界关注。从最初以共享单车为大众熟知,到进军本地生活、开发打车出行,该公司正在向平台转移,并瞄准了制造业。

  5月25日,哈啰推出了新一批多款新品电单车,并首次向市场披露其芯片端的硬件设计能力。据了解,哈啰出行计划将电单车行业推入“智能化”竞争浪潮。在创业“红海”电单车市场上,新来者哈啰,将如何下好这盘棋?

  从互联网到造车

  今年4月,哈啰出行更名为“哈啰”,在互联网出行以外,该公司正在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其举措颇有“颠覆者”的意味。

  哈啰电动车商品负责人迟星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电单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的确已经较为成熟。“这个市场已经形成了各大零部配件厂商,此前行业玩家主要在组装层面形成竞争。”不过,电单车也需要智能化。

  据迟星德透露,除了在两个城市设置制造工厂,哈啰电单车还极大地依赖于上海研发中心。和传统“造车”企业不同,这个研发中心里,有不少电子工程师。

  此前,在2020年7月进入电单车制造的初期,哈啰首先涉足了软件平台的开发,亦即命名为VVSMART的超连网车机系统。但是,在该公司看来,智能化必须包括硬件芯片研发。

  5月25日,哈啰公布了业内首款硬件平台设计,命名为“图灵”。这款芯片将帮助用户实现更精准监测电池用量、更精准定位以及增强防盗等功能。

  “过去,电动车载控制器、电池协议等都是黑盒子,遇到问题后,制造商只能交由芯片厂家解决。”迟星德称,通过制造硬件平台,哈啰才能实现对全链条更强的把控。

  据介绍,这款“图灵”芯片平台的主控芯片是ARM Cortex-M7,采用4G数据模式以及Nordic蓝牙方案,定位方案是GPS、北斗加基站的“三模合一”,采用车规级485的总线方案。哈啰电动车产品经理蒋健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其中诸多方案都是业内首次使用。此前,行内还未曾有哈啰这样的算力需求以及智能联网的需求。

  “智能造车”成趋势

  “智能造车”在业内并非新鲜事,但电单车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低价竞争的红海。

  从产品定价看,哈啰的布局为中高端市场。在5月25日推出的新品中,包括一台搭载“顶配”软硬件平台的B70 PRO.这款车的标价高达4599元,即便在优惠后,售价仍达到3899元。

  由此可见,电单车正在扭转“县城摩托”的形象。迟星德表示,市场主流价格区间已从人们印象中的2000元以下,提升到了3500元至4000元档位。在此背景下,一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

  他解释,随着“新国标”给电动单车设置了安全的限速,多个城市逐步放开“禁摩限电”的禁令,大型城市近年来形成了对电单车的消费新需求。

  “智能化”改造已经给很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改变,手机和汽车均属于相继被“革命”的领域。尤其值得留意的是,手机市场自从智能化后,价格也不断爬坡上涨。目前,一台手机的价格已经远非2007年之前的2000元水平,而是动辄上万元。

  “智能化并非只是增加一个pad屏幕,也不是无限堆砌光效等看似炫酷的功能。”迟星德认为,智能化平台方案公司,应该真正从用户痛点去考虑设计问题。比如充电痛点,用户的主要烦恼包括电量显示不准确、在公共场所充电担心遭别人拔插等。由于电量显示不准确,电池容量此前被大量浪费,因为用户不敢用声称100公里续航的车开80公里,早早就结束了行程。

  在他看来,电池精确显示其实是提高续航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哈啰自研芯片将能更好地提升硬件BMS(电池保姆)系统的性能,不仅能精确监测,还能及时发现问题、直接向用户反馈问题。

  “虽然电单车的智能化已经进展多年,但仍然处于混沌期。” 迟星德指出,这个行业的下一步,是通过新的数字技术结合软硬件能力,去解决用户实实在在的问题。

  出行领域的智能化并非颠覆性科技,哈啰此举能否引领新的两轮制造业?市场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