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重塑风控体系 银行加大信用贷款投放

  在监管近期频频释放加大信贷投放信号的同时,银行信用贷款比例的提升成为了落实该项政策的关键。在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中,抵押资产是银行保障贷款安全的底线,但是大部分小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轻资产企业却缺少相应抵押资产,这倒逼银行通过其他方式衡量贷款主体价值重塑风控体系。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宽信用”的政策导向下,部分银行信用贷款占比已经超过40%,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于银行而言,抵押资产早已不是贷款的硬性门槛,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将是银行同业之间竞逐的焦点。然而信用贷款风控是扩大信用贷款规模的前提条件,这要求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对如今的数字化风控体系不断完善。

  信用贷款逻辑

  有抵押资产的企业在银行贷款并不难,但是需要贷款的很多企业往往缺少抵押资产,这也是当前中小微企业等轻资产企业在银行授信中绕不开的矛盾。当前中小微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在“稳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信用贷款的投放无疑是此轮刺激经济的关键所在。

  5月12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将重点组织落实好8个方面26项任务。其中,在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方面,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被重点提及。

  5月18日,湖南省工信厅针对做好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下发通知,该通知目标直指扩大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规模。湖南省工信厅将首批确定5家左右的银行作为全省中小企业商业机制信用贷款合作银行,针对符合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基本条件的中小企业原则上可以申请不超过500万元、1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无须提供担保或抵押)。

  该通知称,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运行平台将依托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湘企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机构实行线上授信,助力银行贷前调查和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同时,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全省中小企业进行自动筛查,建立全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企业库。

  同时,试点期间将建立统一的“四维一评”中小企业商业价值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行平台对入库中小企业开展商业价值评分,依据评分等级给予信用贷款指导授信金额。湖南省辖内各市州、县市区和产业园区也将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价值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与银行按比例分担信贷风险,并积极配合银行处置不良资产。

  记者了解到,安徽、重庆等地近期在出台金融措施扩大信贷投放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地方信用建设,其目的在于为银行投放信用贷款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银行角度看,国内银行信用贷款占比近年在不断提升。年报数据显示,工商银行2021年信用贷款占比为33.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农业银行2021年信用贷款占比为29.1%,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建设银行2021年信用贷款占比为33.47%,同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中国银行2021年信用贷款占比为30.11%,同比上升0.21个百分点。

  在股份制银行中,截至2021年末,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的信用贷款占比分别为35.51%、26.61%、26.94%和32.55%,且该类贷款占比较上一报告期均有所提升。

  “不同银行业务的侧重点不同,可能在贷款的结构上也就差异比较大。但是,在政策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并将信贷重点瞄准普惠小微领域,这意味着多数银行信用贷款的规模和占比将会进一步提高。”一家国有大行人士称。

  数字化风控势起

  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相比抵押类贷款,信用贷款的风险会高一些,这也更考验银行的风控能力。由于风控模型的差异,银行在信用贷款方面的要求和条件会有所不同,竞争力也就能够体现出来。“信用贷款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全线上的业务模式,这也是各家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原因。银行风控的数字化能力将决定银行在市场的竞争力。”

  针对信贷业务的数字化,该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大多数银行目前均在将企业主体线下数据线上化,通过原有的模型对企业进行精准的评级和授信。这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应用两个方面。数据的采集是客观条件决定的,而数据的应用则在银行业中有所差异。

  “以前小微企业的风控数据采集不全、质量难以保障成为了授信的难点。而今政府已经加强了对银行的基础数据开放,如何应用数据能够更好地授信是最为重要的问题。”该国有大行人士称,为了更精准地对风险评判,部分银行常规做法是将授信条件按照行业类别划分,通过行业内部数据的比较建立模型,然后再开发相应的产品。

  今年初,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内容之一,是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同时,产业数字金融也在稳步推进中,这将更有利于银行的信用贷款投放。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称,传统的风控模式在银行数字化中正在被颠覆。以前银行授信依赖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如今却更多聚焦在工商征信及结合交易过程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在数据的失效性上,传统的数据基于历史数据采集,现在的数据则是实时、高频、连续的场景数据。此外,传统风控模式的人工成本较高,银行通过数字化赋能后则能够实现业务的自动化,贷款成本更低。

  该股份制银行人士认为,国有大行和中小银行在信用贷款的投放重心上也会有一定差异。国有大行更多注重普惠性,资金投放的规模更大,覆盖范围更广,单户的授信资金量有限。中小银行则能够借助本土优势和线下的便利条件,寻找地方产业中更细分的机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