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良种良法全程数字化种植 稻麦高产高效有了更多保障

  5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在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七里村扬州大学基于北斗导航稻麦全程数字化种植示范基地举行的宁麦26号实产验收会上获悉,该基地采用良种良法全程数字化种植,突破“耕播施管收”体系化作业难题,既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更实现高产高效。

  “今年,我们这个示范基地种植的宁麦26号高抗高产优质新品,经专家测产显示,平均亩产585.6公斤,比往年全省小麦平均亩产提高210公斤。这是采用北斗导航数字化精准种植、农机农艺高度融合而带来的成果。”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说。

  扬州市江都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徐瑞衡介绍,该区有粮田近8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超20万亩。但在实际稻麦种植中,多年存在耕深浅、耕作和播种质量差、农机与栽培工艺融合度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种植效益低等问题。

  因此,亟待通过引进人才、技术,向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技术要高产,向数字化精准化要减肥减药,向高程度复式作业要降耗,向智能化要减人,全面提升稻麦种植数字化精准化技术水平。

  据介绍,2020年,扬州大学张瑞宏团队的北斗导航稻麦全程数字化精准化生产作业体系项目,列入江苏省启动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先行先试在扬州、泰州、盐城、无锡、苏州等地示范应用,以点带面推动稻麦全程种植方式转型升级,向规模化数字化精准化绿色化发展。

  两年来,扬州大学科研团队按照推广计划目标,不断完善生产技术体系,在示范核心区重点建设北斗导航技术数据中心、农机远程监测与协同作业平台、生产管理平台、 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公告服务平台等,形成从耕、施、播到开沟、除草等九道工序一次性作业的北斗导航耕播技术体系,每亩可节本增效300元以上。

  作业机具采用双轴分层切削深旋耕土草匀混技术,深度超过20公分,不但解决了耕深浅秸秆还田不均匀问题、更是消除了草害,还能实现以控制精控深度为主体的三维定位播种,有效确保了稻麦的壮苗齐苗,从而能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相关测产专家介绍,扬州市江都区七里示范基地,示范田面积为100亩,前茬为南粳9108水稻。去年11月15日播种宁麦26号,亩播种量14.9公斤。尽管小麦迟播10天左右,但由于采用北斗导航九道工序复式作业机进行耕播施一次性作业,今年小麦产量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目前,扬州大学该科研团队与地方合作建立稻麦示范推广面积已超3万亩,今年有望突破5万亩。

  “我们将通过3到5年努力,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采取良种良法全程融合种植方法,打造出一个可复制的高产栽培模式,使稻麦种植向模块化、标准化、精准化、无人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不断降低稻麦生产成本和肥药使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品质和经济效益。”张瑞宏表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