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我市建强用好“三中心一网格”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路

  本报讯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部署要求,着力打造“三中心一网格(综治中心、矛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全科网格)”,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分割、力量分散、载体分化的难题,探索出了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

  优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将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十四五”规划,分年度确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一批重点推进落实项目,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健全社会治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相关经费特别是基层工作经费的保障力度。完善相关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建成以“智慧张掖”为平台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及应急指挥中心,对接全市300多家单位各类政务数据,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和各类资源力量整合融合。着力简政放权,推动“网上办、指尖办”,全市依申请类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7.29%,实现全程网办率达72.06%,办理时限压减率达68.84%。公布群众和企业到政府“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405项,梳理68项可实现“不来即享”的事项;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力清单36项,90%以上的群众诉求在乡村两级得到办理。

  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础。依托县区综治中心,建立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整合纪委监委、政法委、信访等职能部门入驻,吸引保险、律师等相关行业社会力量进驻,建设符合业务规范的场所和窗口,实行集中接待、现场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落实,着力化解矛盾、排解民忧、消解民怨。在乡镇、村社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梳理公开行政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按照“应进俱进”要求,把直接面向基层的各类事项全部纳入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并延伸至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文化广电、法律咨询等服务。针对农村重点补齐网格偏大或偏小和山林、水域等管理事项未纳入网格的短板,以及村(社区)外围重点解决经济开发区网格划分不科学、机关企事业单位网格服务管理难纳入等问题,推动基层执法力量、街道社区干部、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条块力量全部进网入格,着力建设“全科网格、全要素网格”,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处理”,真正让网格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稳定器”。

  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在县区、乡镇两级综治中心统一设立群众接待大厅,由综治中心主任召集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在规定时间“报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进行解决,破解了治理力量分散难题。在村、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平台建设+全科网格+社会组织”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结对共建,探索实践城乡社区协商机制,积极推广“和事佬”协会、“先锋物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扎实开展便民服务、矛盾化解、心理疏导,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和视频监控服务等,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破解了治理载体分化难题。将“雪亮工程”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网格员视频巡查与网格巡查相结合,有效改进工作模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使网格管理更加高效,破解了治理效能提升难题。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县区乡镇矛调中心“一个窗口”无差别受理群众诉求,将各种事项全部纳入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调处或分流,做到随时受理、随时审核、随时移送、及时办理。在县区政务大厅建立“12345有事找政府”服务热线信息中心,实行“一个号码对外、一个部门接收、一条龙办理”便民在线服务,在“线上”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推进“12345”服务热线与政务专网、政务公众号、政务APP等平台互联互通,构建“线上受理、网上交办、线下办理、现场督办、网上查询”工作体系,方便群众“线上”反映诉求、网上查询结果。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对能上网的事项全部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整合32条部门热线,18名话务人员实行“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不断完善热线平台知识库内容,规范热线平台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回访等工作流程,为解决群众诉求提供必要保障。自开通运行以来,共接件3.8万件,办结3.7万多件,办结率达98%。建成以电子智能查询、电子智能监察、电子预约叫号、电子指南、电子评价为主的智慧政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便捷自助服务。整合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拓展代办服务功能,积极开展代缴、代办、代理等便民服务,有效提升“家门口”的便民服务水平。

(文章来源:张掖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