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藏粮于技!湖北8个春大豆新品种“拍”出3000万元

  “820万一次,820万两次,还有没有更高出价?820万元三次,成交!”5月31日,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科技成果专场拍卖会“标王”落槌,现场8个春大豆新品种竞拍激烈,成交金额达3000万元。

  大豆是植物蛋白、食用油脂和蛋白饲料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和畜禽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提升大豆育种能力、加速大豆种子商业化生产、推动大豆良种化、打赢种业翻身仗是关键。

  “中豆52是一个十分优质的品种,既高产又优质,亩产200斤以上。”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杨中路逐一介绍8个新品种。成果路演结束后,进入拍卖环节,来自全国的10家企业现场竞拍。

  8个品种组成4个拍卖标的,每次竞价阶梯5万元。“800万、805万、810万……”中豆62和中豆52作为第一个拍卖成果,竞拍价一路上走。最终,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拔得头筹,以820万元的价格成功拿下。

  这不是永民种业第一次和油料所“结亲”。去年5月,永民种业就以1500万元的价格拍下中豆63.“中豆63产量高品质好,供不应求,种植户实现了增收增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拍得中豆62和中豆52,进一步丰富企业大豆品种,将有效助力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产业发展。

  “为培育出耐高温高湿大豆品种,农业科研人员常常大夏天正午,顶着太阳下地工作,非常辛苦。团队育种骨干杨中路、陈海峰等专家都具有不怕吃苦做育种,努力钻研新品种的育种人精神。”看着团队用汗水浇灌的成果一个个以高价拍卖出去,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团队首席研究员周新安十分欣慰。

  周新安今年60岁,从事大豆研究工作近40年。他说,新品种通过审定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续的栽培技术等配套研究、示范推广也需跟上,才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好姑娘也要找好人家,我们都是三好学生的话,科技转化的效率就会更高。”油料所所长黄凤洪表示,竞价的意义并不在于钱,以前新种子免费提供时,一些企业没有付出也没有压力,不好好利用成果。通过竞争获得新品种,企业更有动力,也有实力,“纸变钱”能更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激励他们继续做好科研攻关工作。

  据介绍,本次拍卖的大豆品种类型多样、应用场景丰富,将有助于促进南方地区产业提质升级、推进南方地区品种更新换代、推动大豆科技自强和产能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湖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吴月朗表示,湖北是科教资源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000余项,产出了大批优秀农业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64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增长。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