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对俄制裁持续发酵 油价高企对国内通胀影响几何

  欧盟批准新一轮对俄制裁方案,国际能源、农产品、金属价格走势分化。2022 年6月2 日,欧盟正式批准第六轮对俄制裁方案,受此影响,WTI 油价再度冲高至接近120 美元/桶。国际价格来看,2022 年2 季度以来,工业金属的供需紧张情况正逐渐缓解,但能源与农产品受制于俄乌冲突的持续发酵,价格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近期制裁影响下,俄罗斯原油出口不降反升。2022 年3 月以来,虽然欧美等国对俄罗斯贸易的制裁力度不断上升,但前期制裁更加集中在禁止对俄罗斯能源部门进行新投资、禁止俄罗斯煤炭出口等领域,事实上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不降反升,拉动俄罗斯贸易顺差也不断上升。

  欧盟国家俄罗斯原油海运进口已出现下降。欧盟从俄罗斯海运进口原油从1.65百万桶/天至4 月已下降至1.2 百万桶/天,管道输送原油进口规模则保持稳定。

  印度等地进口快速增加,俄罗斯原油总出口不降反升。印度等地区俄罗斯原油进口大幅增加,4 月份上升至约84 万桶/天,帮助稳定全球原油的供需平衡。

  对于中国而言,近期俄罗斯原油稳中有降,价格也保持稳定。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价格也与国际油价保持高度相关,并未出现明显的价格下行。

  “粮食、能源”或将成为未来地缘政治博弈的筹码,加剧逆全球化压力。今年以来,农产品、能源品都在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出现了价格上涨。正如我们在春季策略《商品与美元:两只灰犀牛》中曾强调,俄乌冲突对地缘政治呈现出溢出效应,未来“粮食、能源”或将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筹码,加剧逆全球化发展。

  新制裁影响下,未来全球原油体系或将更加分裂。今年以来,俄罗斯原油出口的不降反升,事实上帮助了全球原油供需的平衡。未来新制裁的影响有两种可能:1)如果欧美制裁趋于严格,并且严格限制其他国家进口俄罗斯原油,产生的供给缺口则需要OPEC、页岩油增产进行对冲;2)如果俄罗斯原油出口无法被完全阻断(比如像现在转而出口印度),则将加剧全球原油供给体系的分裂。不论何种情景,这都意味着原油供应链的改变,供应效率降低而运输成本上升。

  国内通胀目前可控,但需警惕多因素共振扰动。油价110 美元/桶中枢下,年内CPI同比在9 月到达最高点3.1%左右;PPI 同比年底达4.3%左右。如果油价中枢在130美元/桶左右,9 月CPI 同比或升至3.3%左右,PPI 同比年底或达6.0%左右。

  能源方面:年内大概率仍将维持供需紧平衡态势,油价或仍维持高位。供给端俄罗斯出口受限,美国、OPEC 增长不及预期。需求端全球交运活动实际上仍未恢复疫情前水平,年内原油需求增长仍有空间。

  猪价方面:下半年猪肉供过于求的态势或将改善,猪价有望稳步回升。供给端生猪出栏同比增速自21 年年中起持续下降,需求端三季度或迎来季节性回升。

  粮价方面:短期内粮价难以对国内通胀有明显抬升作用。我国主粮储备充足,具备稳粮价的能力。粮食分项对年内CPI 的拉动最高或在0.1 个百分点左右。

  疫后经济活动恢复:对通胀的扰动相对可控。参考海外经济体经验,解封并不直接导致通胀上行。参考国内2020 年首轮疫情之后的快速反弹期,彼时通胀主因是洪涝导致的鲜菜价格上涨,与经济活动恢复的关系并不明显。

  风险提示:新冠病毒变异超预期,疫情对经济影响超预期风险。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