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存款利率延续下调趋势:助力缓解银行息差压力 推动企业融资成本下行

  存款利率下调“阵营”再添新。继国有大行及股份行调整后,近来青岛银行、宁波银行等中小银行也陆续发声,结合市场情况对存款利率价格进行调降。自4月以来,这波由国有大行“率先行动”、股份行“跟进”、最后“蔓延”至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趋势便在不断延续。

  从实际情况看,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例如,目前工商银行2年期、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均较此前下调10BP至2.5%、3.15%,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亦均下调10BP至2.6%、3.25%;建设银行2年及3年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25%、2.75%;农业银行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分别降至2.6%、3.25%。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的调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直接由3.5%调降60BP至2.9%,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也由4月中旬的3.45%左右降至2.9%。此外,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的大额存单利率也都有一定程度下行。

  分析认为,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及大额存单利率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带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财经专栏作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李庚南表示,据测算,若中小型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统一下调10个基点,可使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下降达到1100亿元。

  当前,新的存款利率机制也已显露成效,叠加此前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以及5年期以上LPR下调等政策的综合影响后,据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透露,1-4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39%,较去年全年进一步下降了0.22个百分点,也是人民银行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

  而继国有大行、股份行纷纷调降后,部分城农商行也陆续开始行动。以宁波银行为例,目前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较此前下行了7.5BP、5BP、10BP至2.15%、2.75%、3.4%;青岛银行3年期及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行了10BP至3.3%、3.2%。

  此外,苏州银行、杭州银行、北京农商银行、苏州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等也均有宣布对部分存款产品利率进行调降。

  不过与国有行和股份行对存款利率的“大规模”下调相比,更多中小银行似乎仍处“观望”状态。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通常看中小银行揽储压力相对更大,为维护客户,其存款利率一般更高。虽然下调存款利率能够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但也要综合考虑利率下降后带来的客源流失等问题。

  事实上,金融监管部门曾多次强调将引导存款利率的下降。人民银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整体来看,存款利率下降仍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让利实体经济,银行净息差收窄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调整存款利率对于进一步控制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尤为重要。”上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也在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LPR改革,发挥好LPR的指导性作用,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带动企业贷款利率的稳中有降。

  中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表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使得过往较刚性的存款利率实现了跟随市场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及1年期LPR)的灵活调整,与贷款终端利率形成联动,有助于银行业息差更平稳运行。

  不过肖斐斐也提醒道,当前“直接挂钩”的方式仍尚未疏通银行业同业负债与存款产品间基于平价的替代作用,存款市场“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状态或将延续。分化格局延续下,银行存款定价精细化管理以及非价格竞争力培育将更为重要。

  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而当前5月份1年期LPR报3.70%,为自2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按兵不动”; 近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4月28日高点逐渐走低至2.6974%,后波动上行,截至上个交易日(2日)收于2.7601%。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