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盘后机会挖掘汇总:新冠药概念走势活跃!新华制药等涨停 雅本化学等股价大涨

  今日(6月7日)A股窄幅震荡,盘面呈现沪强深弱的格局,连续两天市场成交量突破万亿关口。盘面上,行业方面,中药、航运港口、燃气、石油、化学制药、银行、酿酒、光伏等行业涨幅居前;汽车零部件、风电、汽车整车、半导体、小金属、软件开发、电子元件、农牧饲渔等行业跌幅居前。题材股方面,新冠药物、长寿药、CRO、白酒等涨幅居前;粮食概念、激光雷达、转基因、刀片电池、华为汽车、NFT概念等跌幅靠前。

  新冠药概念走势活跃 新华制药等涨停 雅本化学等股价大涨

  新冠药概念7日盘中走强,新天药业、精华制药、新华制药、盘龙药业、大理药业、中国医药等涨停,雅本化学、君实生物等股价大涨。万和证券认为,新冠药是补充疫情常态防控的最后一环,将为国内疫情防控提供支持,有望加快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正常运行。

  该机构表示,基于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伴随政策密集助力及国产新冠药研发上市推进,行业恢复可期。重点关注方向如下:1)疫情防控:新冠毒株不断变异升级,疫情防控将维持常态化趋势,特效药行情或将贯穿全年,建议关注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辉瑞新冠药产业链)药明康德、凯莱英,国产新冠口服小分子及其产业链同和药业。

  国金证券指出,看好口服新冠药获批及后续放量潜力,以及对复工复产的积极作用。因此建议重点关注君实生物、VV116相关产业链(CDMO+上游精细化工+金属催化剂产业链)以及疫情受损的医药子版块后续经营复苏三个方向。个股方面,建议关注君实生物、海正药业、九洲药业、华海药业、药石科技等。

  港口航运板块异动拉升 机构:集运市场运价存在修复补涨空间

  6月7日早盘,港口航运板块异动拉升,招商南油涨停,兴通股份、中远海能、山煤国际、中远海控、中远海特、中远海发等纷纷跟涨。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自6月1日起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连日来,上海海运、空运口岸货量持续回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0%以上。随着端午休整完毕,上海口岸或迎来一至两周的出货高峰。目前,集装箱船从开港到离泊的时间已从原正常时期的48小时压缩到了24小时甚至16小时。

  交通运输部6月1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以来,全国港口航道畅通高效。5月份,全国重点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3亿吨,同比下降0.7%,日均环比增长3.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08万标箱,同比增长4.2%,日均环比增长4.4%。

  另外,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加紧研究推进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海运运价、运力期货。兴业证券指出,短期来看目前集运需求依旧旺盛,国内疫情背景下运价阶段性承压。后期海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供应链逐步恢复正常,目前极高的运价水平或将难以维持。随着阶段性国内疫情缓解之后,集运市场运价存在修复补涨空间。

  行业利好不断 券商板块持续走强 国联证券领衔

  6月7日早盘,国联证券领衔,券商板块一度走强。消息面,5月1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科创板做市商业务有望加速落地。

  5月2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对于券商行业而言,公募基金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开源证券认为,目前券商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稳增长系列政策落地,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改善利好权益市场,债市2季度收益率向好,券商2季度业绩环比改善可期,看好当下券商板块机会;关注后续基金数据改善或政策利好催化。首推兼具弹性和成长的大财富管理主线。

  银河证券表示,受内外部因素扰动,资本市场震荡下行,投资业务拖累整体业绩表现,券商行业景气下行。受益投资业务去方向化,头部券商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水平,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当前券商板块处于估值低位,左侧布局时机到来,维持“推荐”评级。

  【机会挖掘】深圳计划到2025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

  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国资委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计划》指出,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集成电路产业能级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东北证券认为,随着国内功率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已推出对标英飞凌最新一代的IGBT7产品,技术水平逐渐向海外龙头靠齐。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缺芯加剧,海外功率厂商优先保供海外车规客户,给国内厂商带来加速导入下游客户机遇。预计中国IGBT市场的国产化率将从2021年的31%提升至2025年的73%,结合中国IGBT市场21%的行业增速,预计2021-2025年中国IGBT企业国内收入增速有望达到56%。缺芯涨价加剧,产能扩张&利润率增厚有望提升全年经营业绩。

  该机构表示,下游新能源高增带动功率半导体需求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国产化率提升,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迎来快速成长机遇。在当前缺芯涨价加剧的背景下,有望进一步增厚国内功率半导体企业的业绩水平。建议关注:宏微科技、扬杰科技、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士兰微、新洁能等。

  【机会挖掘】两部门: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其中提到,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以配建形式存在的新型储能项目,在完成站内计量、控制等相关系统改造并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情况下,鼓励与所配建的其他类型电源联合并视为一个整体,按照现有相关规则参与电力市场。各地根据市场放开电源实际情况,鼓励新能源场站和配建储能联合参与市场,利用储能改善新能源涉网性能,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随着市场建设逐步成熟,鼓励探索同一储能主体可以按照部分容量独立、部分容量联合两种方式同时参与的市场模式。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第四要素。2021年0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通过优化整合本地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根据测算,2022-2026年中国储能市场空间约170GWh,全球约700GWh。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