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抗疫保供 通机行业完成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项目

  通用机械工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建设、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中多个重大工程关键设备研制生产的任务。通用机械行业重点企业抗疫保供,在疫情防控复杂环境下力保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的国产化首台套关键设备研制完成、验收交付、投产运行,保证了国家重点工程及重大科研项目的按时推进。

  沈鼓集团:我国首台套电驱高压离心式储气库压缩机组投产

  5月24日,由沈鼓集团为其提供的双台子储气库3号、4号电驱高压离心式压缩机组顺利通过了连续72小时以上平稳运行,标志着辽河油田双台子储气库国产注气系统试运投产成功,使辽河储气库群整体注气能力从每天1400万立方米提升到3000万立方米,成为了全国注气能力最大的储气库群。

  本次辽河油田储气库的注气投产,启用了由沈鼓集团为其研制的,也是国内首台套电驱高压离心式储气库压缩机组。单台日处理气量可达800万立方米,为以往单台进口往复式压缩机的5倍,是目前国内储气库使用的单台处理气量最大、压力等级最高、工况最复杂的国产电驱高压离心式压缩机。

  杭氧股份:13.5MPa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研制成功

  日前,在世界权威检验机构英国劳氏质量认证(LRQA)的现场见证下,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设计压力为13.5MPa的超高压板翅式换热器产品完成了最终压力试验,水压试验压力达17.55MPa,达到了目前世界上该类产品最高设计压力等级 (13.5MPa),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高压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是大型空分设备中的关键部件。近年来,杭氧突破了设计、制造工艺、质量等8个技术难题,在打破高压板翅式换热器依赖进口的局面后,继续将该类产品性能推向新的高度。

  中核科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国产化研制成功

  2022年1月,在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中核科技联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共同研制的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样机整机联动试验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国产化研制圆满成功。

  科技部将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研制任务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核科技作为课题牵头单位,联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展研制攻关,目标是完成全球最大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的国产化研制,并通过试验模拟件的研制实现完整鉴定试验。中核科技通过研制实施,掌握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用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主蒸汽隔离阀驱动装置产品,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形成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沈鼓集团:国内首台套百万吨级CCUS项目机组试车成功并正式投产

  近日,由沈鼓集团设计制造的全国首台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用二氧化碳压缩机顺利试车成功并正式投产,机组各项运行参数均达到优质水平。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涵盖了碳捕获、碳利用和碳封存3个重要环节。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对搭建 “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助力了“双碳”目标实现。

  沈鼓集团在CCUS项目中承担了核心设备“二氧化碳压缩机”的设计、生产制造及现场调试等任务,该机组在CCUS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沈鼓集团紧跟国家 “双碳”目标,在节能环保领域实现了技术新突破。

  重泵公司:多型核电设备在 “华龙一号”卡拉奇项目全面投入使用

  近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第四台、海外第二台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K3机组通过验收,至此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全面建成投产。重泵公司自主研发的为K项目供货的华龙一号核级泵中压安注泵、上充泵、水压试验泵、应急硼酸注入泵等设备已全面投入使用,设备可靠性及技术先进性得到用户认可。

  在样机研发期间,重泵技术团队进行多项技术创新,自制研发的上充泵具有结构紧凑、转子自平衡、高效节能等优点,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重泵公司核电产品走向世界的一大步。

  沈鼓集团:助力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满负荷试运成功

  近日,从江苏常州金坛空气储能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由沈鼓集团齿轮公司供货的组装式压缩机作为主动力设备的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整套设备启动连续满负荷试运成功,机组各项指标优良。这标志着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全流程验证成功,已具备投入商业运行条件。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大型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唯一 “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满负荷试运成功,进一步提高沈鼓集团在高压、高温空气压缩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 “十四五”规划中压缩空气储能产业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纽威石油设备公司:水下核心设施用深水阀门交付

  纽威石油设备公司于近期向中海油顺利交付一批次水下核心设施用深水阀门,该批次阀门包括ROV驱动球阀和闸阀,设计水深为500米,最大设计压力26MPa,最大口径达到10寸,将长期服役于我国南海海域。

  本批次水下阀门所配置的驱动装置、潜水员手轮操作装置等均为纽威专利产品,由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打破了水下行业中驱动机构一直由欧美品牌垄断的现状,标志着纽威已拥有整套水下阀门及驱动器的自主研发与供货能力。

  杭氧股份:国内首套及全球最大丙烷脱氢装置冷箱成功投运

  日前,由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为青岛金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研制的90万吨/年丙烷脱氢冷箱成功投运,生产出合格产品。

  该项目是青岛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龙头项目,建设的两套9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是全球在建最大的丙烷脱氢项目的核心装置,创世界单家工厂产能之最。其中低温分离工艺系统的冷箱和板翅式换热器由杭氧设计和制造,这是90万吨/年LUMMUS工艺丙烷脱氢装置冷箱及换热器等国产化设备首次得到成功应用。

  中石化机械三机分公司:助力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我国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储气库――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2月28日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文23储气库一期项目建设正式完成。文23储气库现有14台压缩机投入生产运行,其中8台为国产储气库压缩机,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机分公司提供的储气库压缩机为7台,分别占文23储气库在用压缩机总数和国产压缩机数量的50%和87.5%。在文23储气库提前完成年度注气任务的背后,是国产压缩机装备技术的进步。

  天华院:超大型渣油加氢浆态床装置混合进料搅拌釜成功运行

  2021年11月,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为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300万吨/年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配套的580立方米混合进料搅拌釜开车成功,至今已稳定运行4个多月。这标志着天华院承担的渣油加氢浆态床装置行业内最大立式混合进料搅拌釜 (直径5米,高度38.5米,搅拌器长32米,釜体重280吨)国产化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通过项目的攻关,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浆态床渣油加氢装置580立方米混合进料搅拌釜。目前产品在工业现场运行稳定,振动值等各项指标较国外搅拌器产品优势明显,安全性及经济性更好。产品的成功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浆态床渣油加氢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重庆川仪:国内首台套 “大口径三通波纹管调节阀”实现成功应用

  云南能投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0万吨/年有机硅一期20万吨/年项目投料试车成功,截至2022年3月,已安全稳定运行5个月。该项目关键装置所用的关键大口径三通波纹管调节阀由重庆川仪调节阀有限公司高端定制制造。

  由于该产品主要用于有机硅导热油温度调节,需要口径大,公称通径DN450,设计压力PN25,对外漏和内漏要求极高,国内目前还没有成功应用先例。云南能投原计划采购进口品牌,但由于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放弃了,决定交由川仪调节阀公司定制。该产品高达4米,重量接近4吨,8台产品一次装配合格,成功交付。产品达到国际标准ISO15848微渗漏A级要求,现场一次调试试车成功,深受用户好评。根据用户现场反馈的情况,目前该阀门运行稳定,控制品质优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重泵公司:国内压力最高尾矿输送用矿浆泵研发成功

  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国内压力最高尾矿输送用高压矿浆隔膜泵一次性试车成功,并于4月9日装车交付客户。这标志着重泵公司在致力于实现高端装备国产化方面再次打破国外垄断。高压矿浆隔膜泵将应用于某集团国内压力最高的尾矿输送管道,泵设计流量280m3/h,设计压力16Mpa,产品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

  重泵公司承接该项目后,组织技术团队集中攻关,先后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自主开发出高承压型液力端技术、整体重载动力端箱体铸造技术、智能电磁补排油技术,同时应用了机组同步等技术。试车试验数据显示,泵组流量和压力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机组效率达90%以上,出口脉动小于±0.5%,高于国外设备出口脉动±1%-±2%的标准,其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七一一所:“乙炔裂解气压缩机组的研制”项目出厂验收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万华化学 (四川)有限公司、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完成的 “乙炔裂解气压缩机组”顺利完成了出厂验收。这标志着 “大型双级裂解气压缩机组的国产化攻关项目”在生产方的重要里程碑节点已全部完成。

  长久以来,我国乙炔装置的压缩机市场完全依赖进口,供货周期长、产品价格高、服务响应慢、备品备件供应不及时,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本次攻关是在前期乙炔真空压缩机国产化的基础上,通过组建联合开发专家技术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点,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完成了机组的研发、设计及生产等全部工作,掌握了裂解气压缩机组的设计及系统集成技术。

  沈鼓集团:全国首台国产PDH压缩机完成验收

  近日,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延长中燃化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新型离心式压缩机顺利完成出厂试车验收,即将转入现场安装、调试阶段。该产品基于鲁姆斯 (LUMMUS)工艺技术60万吨/年丙烷脱氢 (PDH)装置产品气压缩机技术开发,是延长中燃一期项目的关键核心设备,属于技术密集型重大装备。

  压缩机采用 “电机+变速机+高压缸+低压缸”的配置,为两缸三段压缩,功率37兆瓦,叶轮直径1.5米。机组首级采用双进气方式,容积流量相当于10万级空分压缩机,是我国首台国产化PDH装置产品气压缩机,打破了国内同类设备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能指标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本文由中通协展览与传媒中心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