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临界发电概念火爆 赣能股份等连续3日涨停 这些公司称已涉足

  临界发电概念9日盘中再度走强,截至发稿,华西能源、江苏国信、赣能股份、常宝股份、科远智慧等涨停,长源电力涨逾7%,金通灵涨逾5%。值得注意的是,华西能源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赣能股份、常宝股份、科远智慧已连续3日涨停,江苏国信连续两日涨停。

  超超临界发电获市场关注

  消息面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近日表示,我国连续15年布局研发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供电煤耗最低可达到264克每千瓦时,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目前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和示范工程已经在全国推广,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26%。

  据悉,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煤炭发电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并降低排放。

  有机构表示,我国超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比发达国家起步晚,但利用国内市场提供的巨大舞台,通过自主研发等方式,目前已具备全球600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设计运行经验,为我国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之所以认可超超临界发电项目,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该领域的技术成熟;二是国家政策推动。

  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去年底印发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梳理煤电机组供电煤耗水平,结合不同煤耗水平煤电机组实际情况,探索多种技术改造方式,分类提出改造实施方案。文件中指出,按特定要求新建的煤电机组,除特定需求外,原则上采用超超临界、且供电煤耗低于270克标准煤/千瓦时的机组。

  国家能源局表示,2021年我国煤电度电煤耗大约为305克,尽管已经优于美国和德国、仅次于日本,且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占比已经超过50%,但亚临界机组还有近4亿千瓦,这部分机组的煤耗明显偏高,需要尽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这些公司称已涉足

  近日,已有多家公司表示已上马超超临界发电项目或具备相关设备产品技术。

  建投能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发电业务以火力发电为主,运营机组中有12台超临界机组。

  龙源技术表示,公司深耕火电燃烧控制领域,公司的节能环保相关技术产品可以应用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

  金通灵表示,公司拥有超临界发电系统集成中的膨胀机及压缩机等设备产品技术。

  江苏神通表示,公司在超超临界煤气发电领域有所布局并已开展产业化项目。2021年12月,公司下属子公司瑞帆节能与津西钢铁签署了《135MW超超临界煤气发电及29.9万立煤气柜项目能源管理合同》,由瑞帆节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津西钢铁1*135MW 超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29.9万立煤气柜、脱硫脱硝系统及其施工范围内所有附属设施的项目建设和系统运行。该项目为国内首台套超超临界煤气发电机组,与其它煤气发电机组对比降低了煤气单耗,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建成后,预计在效益分享期内累计可分享效益总额约为100,532万元。该项目目前正处于建设阶段,未来瑞帆节能将该项目打造为样板工程,进一步加大超超临界煤气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

  宝新能源表示,公司2021年火电综合供电标煤耗313.5克/千瓦时。 陆丰甲湖湾电厂二期扩建工程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项目现核准申报中,公司将坚持以国家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建设高效能、低煤耗、超低排放的高效超超临界机组。

  首航高科称,公司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相关技术已攻克,完成了若干小型化样机实验,由于公司目前实施的是首台大型化商业运营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项目,且工程量和投资较大,基于审慎目前处于产品制造过程以及相关商业化运营手续办理中,争取早日试产运行。另,公司参与了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创新联合体”的组建,对后期整合有关科技资源,可能会有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晋控电力表示,公司子公司长治发电公司2×100万千瓦机组采用国际先进的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发电技术,生产用水全部利用城市中水,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同类型电厂中处于明显的领先水平。

  赣能控股表示,公司丰城三期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在汽轮机、锅炉、辅机、运行控制等机组工艺上都进行了优化,机组全负荷供电标煤耗属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采用行业领先节能环保技术,在燃煤效率、发电效率上有显著提高,公司丰城三期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煤耗指标约268克/千瓦时。

  国电南自称,公司在超超临界机组项目中主要产品为火电厂DCS、DEH控制系统等,公司在maxDNA基础上,研制出新一代分散控制系统“华电睿蓝”控制系统(DCS),提升了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率和工控安全水平。

  兰石重装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换热公司为衡水中科衡发动力装备有限公司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示范项目研发了新型(微通道)高效紧凑型型焊接式热交换器(PCHE),该产品技术自主可控,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广泛应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光热发电、核电、LNG船、燃气轮机、加氢站、热泵等清洁能源领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