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慧眼”识电网风险 “主动”筑安全防线


  如何提高新能源高占比下的大电网安全稳定性,这一技术难题由国网河北电科院破解了。近日,该院承担研发破解这一难题的《电网安全风险在线识别与主动防御技术体系》通过了由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与特高压输电互联互供已成为我国电网的基本形态。在新能源发电随机波动性与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复杂稳定问题交织影响下,电网的抗风险能力大幅降低,极易因偶发故障触发大规模停电事故。

  为了摸清和掌握新能源高占比电网运行潜在风险和稳定控制需求,国网河北电科院变革仿真技术,依托河北省能源互联网仿真建模重点实验室,从提升电网仿真精度和速度着手,搭建了继电保护与稳定控制装置动态高仿真模型,与此同时,联合中国电科院共同研制开发了国内首套能够反映新能源出力时空特性的“微秒-秒-分钟级电网全过程动态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步长由毫秒级次拉入微秒级次,实现了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环境下3000台发电机、30000条母线超大规模实时在环动态模拟仿真。

  在创新平台的强力支撑下,项目团队大力攻关技术痛点难点,在完成3000多个工况、2万多次新能源高占比电网仿真分析计算基础上,形成了包含“多维电网预想故障集自动生成”“多模态振荡紧急抑制”“广域后备保护紧急闭锁”等关键技术的成套体系,相继攻克了新能源高占比电网稳定裕度实时校正和连锁故障在线阻断等难题,使电网安全风险在线识别速率同比提升约10倍,电网稳定裕度实时校正时长同比缩短近90%。

  目前,《电网安全风险在线识别与主动防御技术体系》相关成果已在河北南部电网以及全国百余家科研院所推广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该体系成果还广泛参与了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巴西等美洲国家电网的安全稳定分析,为全球电网向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