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与银行价值链的重塑!
来源:《金融监管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刘春航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显著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的竞争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商业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
为快速获取必要的金融科技能力,银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在其价值链的多个环节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价值链由封闭的自我循环模式转向开放的合作模式,且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活动存在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
银行业的风险特征也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传统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且变得更加复杂;科技风险、网络风险与数据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
作为应对,我国应结合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银行监管框架和模式进行再评估,督促指导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相关风险,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以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了金融科技给银行竞争环境带来的深刻改变。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金融业务革新是“根本性、断层式的”(Tett,2020),其普及速度、影响范围及程度远非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中曾经历的数次科技创新(如ATM、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能够比拟。金融科技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原有的竞争环境,传统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受到挑战。
为应对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大部分银行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金融科技的开发与应用,并已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数据治理、人才结构等方面,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
第二部分探讨了在金融科技应用与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价值链正在经历的结构性变化。为快速获取必要的金融科技能力,银行在前、中、后台都开展了与第三方科技企业的业务合作。
银行价值链由封闭的自我循环模式转向开放的合作模式,且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活动存在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当前,银行价值链重构的路径并不明确,传统银行既有可能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更好的银行”;也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被科技公司取代,成为“新型银行”“提供模块化服务的银行”“降级银行”,甚至出现“银行托媒”(BCBS,2018)。
在开放价值链的环境下,传统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对价值链上不同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集成,提升服务价值,维护并拓展客户关系。
第三部分分析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银行价值链的结构性变化对银行风险特征带来的影响。
一是战略风险,传统银行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新技术和新业务带来的竞争,则将失去传统客户或丧失对客户关系的掌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