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机构扎堆调研银行股 看重信贷投向及资产质量

  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银行股股价,没有挡住机构投资者的调研热情。Wind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6月9日,共有24家银行接受了2832家机构投资者调研;2021年同期,共有14家银行接受了576家机构投资者调研。

  密集调研的背后,是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股的认可,长期看行业基本面有望支撑业绩平稳向好,银行板块的弱预期有望持续改善。具体来看,机构投资者对于银行贷款投向、资产质量以及数字化和理财业务等新增长引擎尤为关注。

  24家银行接受了2832家机构投资者调研

  近期,上市银行迎来了机构投资者的密集调研。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9日,今年共有24家银行接受了2832家机构投资者调研,调研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投资机构等;2021年同期,共有14家银行接受了576家机构投资者调研。

  今年以来,银行股股价始终低迷。万联证券研报分析称,2022年初,银行板块受经济预期修复推动,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此后,受事件性因素以及疫情反复的影响,银行板块整体回落,截至6月2日,银行指数整体下跌5.63%,跑赢沪深300指数11.59个百分点。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截至6月2日,A股银行板块整体PB为0.58倍,较上周(5月23日~29日)减少1.02%;H股银行板块整体PB为0.44倍,较上周(5月23日~29日)减少0.5%。结合PB估值的历史情况来看,当前A股银行板块和H股银行板块整体PB均处于近年低位。分银行类型来看,A股银行PB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商行0.74倍、股份行0.64倍、农商行0.62倍、国有行0.54倍,除农商行外,其他类型银行PB均较上周(5月23日~29日)有所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37只银行股处于“破净”状态。

  在银行股大面积“破净”背景下,为何机构对银行的调研不减反增?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银行股大面积破净早已成为常态,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实体企业经营愈加困难,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在上升,整体的不良会有所提高,资产质量受到威胁。不过,银行股作为机构的标配,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加强调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谈到,4月份以来,宏观经济进一步承压,银行面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及资产质量压力抬升双重挑战,短期内信贷投放实质性恢复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要实现稳增长,迫切需要政策“再加力”。

  万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懿分析指出,展望下半年,预期疫情好转,叠加稳增长措施效力的显现,以及2021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低基数,宏观经济增速有望逐步企稳,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进一步修复,叠加板块业绩稳定助力,部分个股将迎来估值提升机会。

  “疫情仍是影响银行表现的重要变量,二季度或是银行经营压力最大时点,考虑到拨备与核销仍具有较大缓冲余地,预计银行全年信用成本及盈利增速有望维持大体平稳。”王一峰表示,后续来看,6月是2022年上半年收官节点,预计中国人民银行会进一步强化指导力度;且随着一揽子稳增长举措逐步落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前期受压制的融资需求也有望逐步得到释放;资产端定价虽有下行压力,但负债端政策红利有助于缓释资产端定价下行对净息差的挤压。

  同时,记者注意到,2022年6月9日以来,机构投资者调研的股份制银行有3家、城商行12家、农商行9家;2021年同期,机构投资者调研的股份制银行有1家、城商行6家、农商行7家。其中,常熟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苏州银行、苏农银行、无锡银行等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数量均已超过百家。

  业内人士认为,从机构调研银行情况看,部分机构看好那些区域经济活跃、银行区位优势相对突出的中小银行成长性。

  银行经营基本面受关注

  王一峰认为,银行股投资继续建议把握三条主线,一是经营基本面,二是信贷投放情况,三是关注深耕优质区域且有业绩释放诉求的银行。

  从机构投资者的调研详情看,对于银行的信贷投向和资产质量情况尤为关注。王军告诉记者:“关注贷款投向和资产质量是分析判断银行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于银行业未来风险的担忧。”

  在资产质量方面,Wind数据披露的调研原文显示,宁波银行对该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措施总结道,该行始终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业务准入层面,实施统一授信政策;在风险识别层面,滚动开展行业研究;在业务审批层面,实行独立授信审批。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一升一降”态势,不良贷款余额2.9万亿元,同比小幅增长4.45%;不良贷款率为1.69%,同比大幅下降0.11个百分点。

  “2022年一季度,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复苏,企业和居民还款意愿增强。银行业继续综合运用多种不良处置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此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一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02%,拨备覆盖率200.7%,同比提升13.56个百分点。“当前,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呈现局部暴发态势,但整体上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优质商业银行可以适当降低拨备计提,在释放盈利的同时适度增加信贷投放,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同时,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较2021年底下降11BP至1.97%。因此如何面对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亦是调研机构关注的重点。

  杭州银行在谈及该行息差情况时表示,从资产端看,新发放贷款利率与存量利率基本持平,预计后续贷款收益率保持稳定。从负债端看,存款付息率方面,大中型银行对利率有一定调整,因此中小银行也采取相应策略,对特定业务下调利率;同业负债方面,整体利率较去年全年有较大幅度下行。随着息差企稳,预计公司规模增长能覆盖息差少量下降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