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自动驾驶勾勒商业新图景 毕马威首发汽车科技50自动驾驶专题报告

  5G、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能交通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革新,让社会大众对自动驾驶及智能汽车萌生很多期待。2021年,自动驾驶首次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各地区更是不遗余力释放利好政策,描绘自动驾驶商业化新图景。大家寄希望于自动驾驶能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和生活方式。

  近日,毕马威发布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第五届)自动驾驶领域榜单之后,也单独推出自动驾驶专题报告,探讨中国自动驾驶发展现状与趋势。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NorbertMeyring表示,自动驾驶被视为汽车科技“皇冠上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术、用户至上理念和精密制造工艺的复杂融合。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将使汽车从纯粹的机械产品转变为近年来人们常常提到的“移动第三空间”。

  “这一技术革新也对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交通出行生态体系。一旦得以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将改变我们对出行、物流乃至生活工作中更多领域的概念。”

  鉴于当前技术的发展阶段、创纪录的投资水平和充足的人才储备,毕马威《2021全球汽车行业高管调查》的大部分受访高管认为,到2030年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将在中国公路上行驶。

  中国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前景广阔

  中国领先汽车科技企业50自动驾驶专题报告中,除展示自动驾驶入选企业之外,更多提出了当前中国自动驾驶发展过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报告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正迅速发展,L1和L2自动驾驶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某些特定场景中,自动驾驶系统已实现较高的复杂程度。中国本土企业已在汽车的系统集成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传感器和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仍需要提升。

  从接受程度来看,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徐侃瓴表示:“民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度仍在变化,价格是原因之一。根据往届《全球汽车行业高管调查》,中国的自动驾驶功能早期的消费者接受度比大多数其他国家高。但自动驾驶功能比其他汽车高端功能更为昂贵,令多数消费者难以承担。因此,自动驾驶行业的增速受到限制。”

  此外,自动驾驶系统依赖移动数据网络、智慧道路和云计算,并得益于目前的基建升级大潮。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处于前沿水平,目前正进入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部署时间。

  从商业模式上看,不同类型的汽车有着不同的商业化模式。其中完全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最为复杂,要求具备较高安全水平、明确的政策和巨额的跨行业投资。而封闭场景中的货运车辆则比较容易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化,因其技术复杂程度较低,安全要求较为简单,法规相对健全或更容易被修订。

  ADAS技术是自动驾驶商业化重要基石

  作为迈向自动驾驶的第一步,ADAS(AdvancedDrivingAssistantSystem)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一项门槛技术,能够培养驾驶员、乘客和监管者之间的信任。ADAS系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毕马威中国汽车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季刚表示,自动驾驶系统主要涉及两类感知系统,一是摄像头辅以毫米波雷达,二是激光雷达摄像头及其他雷达传感器的组合。这两类方案均已实现量产。多数汽车制造商正采用第二类方案来实现ADAS功能,因为精确度对他们而言是最重要的。由于算法不能完全弥补常规雷达数据质量低的弊端,因此激光雷达在高级自动驾驶系统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此外,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激光雷达在成本不断下降的同时,还能以更小的体积交付更好性能。因此,报告预计配备激光雷达将是ADAS系统的未来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讨论了自动驾驶在不同细分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应用情况。

  无论是激进的跨越式路径还是保守的渐进式方法,自动驾驶发展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正确”模式。很多公司,甚至是汽车行业以外的公司,均制定目标以期在数年内开发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并实现商业化落地。

  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报告预测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到2020年底,中国已有3.65亿网约车用户,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约40%。当出租车和网约车被Robotaxi取代时,新的市场形态和大变革将出现。此外,报告预计Robotaxi将占据部分私家车市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