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彩礼贷墓地贷……别让“奇葩贷”贷出焦虑

“彩礼贷”争议未平,“墓地贷”又引发舆论热议,这两则新闻一出,网友们纷纷吐槽“结婚结不起就算了,死也死不起……”。彩礼贷源于江西九江银行推出的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一对戴着口罩的年轻男女背靠背,他们头顶上是两行醒目大字:“九江银行彩礼贷”“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另一个墓地贷则是由昆明晋龙如意园、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将于今年清明期间推出的按揭业务:项目最高可贷款20万元,贷款期限可达10年。

彩礼贷墓地贷……别让“奇葩贷”贷出焦虑

对此,中央政法委发表评论称:“背后的本质问题都是被畸形价格扭曲的传统习俗,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欠下的真金白银,却有可能让甜蜜变味,让孝心透支。爱情不是买卖,孝心更无需欠债。”

“奇葩贷”层出不穷

近年来,种类繁多的贷款产品接连流入金融市场:2019年,新浪微博推出“追星贷”,即在微博上借钱提现大于1000元,艺人点赞数翻2倍;借款金额大于5000元,点赞数翻5倍;借款金额大于8000元,点赞数翻8倍,为了给爱豆打榜,一些追星女孩背上高息贷款;2020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一款名为“记者e贷”的产品,面向记者群体,提供金融借贷业务。以及,各种披着“校园贷款”外衣的高利贷,更是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纯洁的校园。

彩礼贷墓地贷……别让“奇葩贷”贷出焦虑

公众对类似披着职业外衣,甚至游走于法律边缘、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奇葩贷”,纷纷表示不满与质疑。诸如彩礼贷、墓地贷的“奇葩贷”属于金融产品创新吗?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曾提出,始终将是否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三个有利于”原则,作为衡量金融创新合理性的基本标准,坚决打击偏离实体经济需求、危害金融稳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伪创新”“乱创新”行为。

对比发现,类似彩礼贷、墓地贷等金融产品既不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过度负债,因而也无法防范金融风险,反而会助长了“天价彩礼”“天价墓地”等不良社会风俗,不利于培育社会文明新风。

彩礼贷墓地贷……别让“奇葩贷”贷出焦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李广子认为,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少银行为了在细分领域形成特色,在产品名目上进行了较多的创新,不少是出于吸引眼球的考虑,“在资金较为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