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千亿非我愿 但盼心有恒!“顶流”基金经理们怎样看后市?丨基金年报系列

3月底,公募基金2020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相比于季报中的前十大重仓股,年报还有很多新看点,如前20大持仓变动和基金管理人对市场的最新看法,即年报中“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一栏。

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盈利2.00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混合型基金盈利最高,达1.17万亿元。从基金持仓看,金融业、采掘业、制造业等顺周期板块配置增加,地产配置比例下降。

今年以来,经历市场大幅波动后,核心资产是否已经企稳回暖?后市将如何演绎?今天Go-Goal君就来梳理一下“顶流”基金经理的年报观点,看看他们的投资秘诀和心得体会。

易方达张坤

千亿非我愿,但盼心有恒,对资本市场长期乐观

2020年基金年报中,张坤表达了自己要不断超越,长久服务与陪伴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的愿望,并希望投资者树立长期、理性的投资观,对2021年适当降低收益预期。下面就贴一贴观点全文,好好学习!

近两年基金的业绩表现普遍比较亮眼。基金的收益率从根本上是由持仓企业的收益率决定的,拉长来看应大致相当于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从全球来看,能够长期维持较高ROE的公司是非常少见且优秀的,近两年公募权益类基金的复合收益率远高于市场平均ROE水平,这样的趋势很难长期持续,因此,我们或许应该降低对收益率的预期。(适当降低收益预期)

任何长期有效的方法都有短期的失灵。我们在投资上市公司时,如果信心是建立在股价上涨上,是很难赚到钱的,因为股价必然会有向下波动的时候。因此,我的一点体会是,在股价阶段性跑输市场时进行建仓,能够更加有效地拷问自己的内心:我是否相信这个公司的底层逻辑?是否对公司的长期逻辑充满信心?假如股市关闭、三年无法交易,我是否还有信心买入这个公司?或许,投资基金也有类似之处。(坚持的力量)

回顾2020年,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对一些行业和公司加深了理解,同时也努力拓展了研究的范围,对企业价值的洞察力获得了提升。我们2020年的一些投资决策,来自于较长时间的研究积累, 并借助疫情中市场悲观的机会完成了建仓。我们希望不断精进自己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投资。(研究创造价值)

基金经理的职业与医生或许有些方面相似,都是理论和实战缺一不可的,都是需要不断积累、同时知识复用性很高的职业,需要通过每天不断的阅读、思考、决策、纠错来完备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决策的准确性。由于从入行到成熟需要漫长的成长期,以及市场存在短期的随机性,我认为评价一个投资人至少需要10年的维度,才能平滑掉风格、周期、运气等方面的影响。相比国际上不少有30年、甚至50年记录的杰出投资人说,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积累的。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并没有任何捷径,无法一蹴而就,认知水平是由过往所有的思考、实践和经验积累决定的。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