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超威集团:专注储能事业20年

  创立于1998年的超威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近年来,超威集团依托自身在电池领域的技术、人才等优势,通过对长寿命电池、石墨烯等新材料的不断研究,在储能布局中稳扎稳打,攻克了多项储能行业技术瓶颈。

  厚积薄发,踏在风口

  我国储能产业是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我国能源电力体制改革、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目标的步步实现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布局储能领域需要战略前瞻性,而不是简单的跟随。

  早在1998年创业初期,超威就定下了“致力于成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全球第一大供应商”的远景目标。从那时起,储能电池产品就成为了超威的重要业务之一。

  2002年,超威集团开始涉足新能源动力和储能产品的研发。随后,首个储能电池技术研发成果诞生;2009年,超威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实现批量生产;同年7月,超威突破了光伏储能电池使用寿命的瓶颈,其研发生产的长寿命胶体储能电池在厦门得到广泛应用,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在此基础上,超威又成立了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进一步布局储能电池等产品的技术研发。其研制出的储能用铅酸胶体蓄电池通过了省级新品的鉴定和专业检测,技术领先于国产同类产品。

  从2012年开始,超威集团就开始在铅蓄储能电池的基础上加紧布局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现已形成多种型号储能锂电池生产体系。2016年,超威集团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研究院通过浙江省认定,成为浙江省企业研究院,其新能源动力与储能电池实验室成为我国首批轻工业重点实验室。

  技术引领,走在前列

  “储能从超威创业的时候,就被确定为战略板块中的一翼。通过20多年的不断研发和布局,应该说储备的技术、产品、人才是走在行业前列的。”超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超威集团在储能方面坚持多种技术路线并行、自主研发与国际国内高端合作相结合的方针。目前,超威在该领域的产品群已经十分丰富和齐全,涵盖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钠盐电池、锌镍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锌锂锰水系、氢燃料电池等多个品种。

  众所周知,氢燃料电池是一种绝对环保、可实现“零排放”的电池产品。秉承“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理念,超威与上海大学可持续能源研究院合作,全面推进氢燃料电池的技术研发,助力中国节能减排进程。

  双极性水平电池也是超威集团研发的一项重要产品,与传统电池相比,该电池的生产可减少80%的污染物排放、节约70%的能耗、减少60%的用工。

  除此之外,超威与美国相关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锌溴液流电池是目前化学电源中最安全的电池之一,材料无毒,而且产品具有无隔膜、长寿命、高安全、模块化、安装与控制便捷等优点,可广泛用于调峰调频、储能电站等储能领域以及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

  产品应用,多点开花

  近年来,超威在储能领域布局方面动作频频,与上海联合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的“上海金融谷园区光储一体化电站项目”顺利签约;和上海交大合作的光储一体化能源系统项目竣工等,标志着超威两条发展路径中“从储能电池到储能电站、再到储能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日臻完善。

  2018年,超威推出微电网和大型储能系统两大龙头产品。其中,大型储能系统由数千个锂电池单元组成的模块组成,通过先进的软件来集成和控制,使得其在协助电力传输、发电和配电方面能够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此系统不仅可以为客户、公用事业公司和电网运营商提供收益,还可以作为一种灵活的储备电源,在发电、输电和配电方面实现多种电网的辅助功能。

  微电网解决方案是整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配备发电机组和储能系统。在并网和离网的情况下,微电网都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让能源的产生和利用更加智能。

  此外,超威还依托全国30万家网点终端优势,围绕移动能源展开多维度布局,从电池到电池系统,从便携能源到电动车(船)等大型能源移动体,从能源个体到能源间无线共享,覆盖能源的回收、梯次利用等,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节能、优服务的移动能源。

  “十四五”时期是超威集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超威将紧贴“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需求,持续推进产业和生态协调发展,将更多的低碳绿色发展方案融入到生产建设中,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