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外资巨头加速布局 中资公募跳出舒适圈

外资巨头加速布局 中资公募跳出舒适圈

图虫创意 图

面对外资基金公司的竞争,中资基金需要制定高质量发展战略,未来拼的不仅是业务规模,更重要的服务质量、风险管控和产品创新能力。

今年4月1日,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满一周年。这一年来,外资巨头纷纷加紧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随着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的获批,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基金行业起到“鲶鱼效应”。中资基金需跳出“舒适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瞄准全外资公募牌照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3家,其中中外合资公司44家,内资公司89家,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1.78万亿元。

2002年10月,首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基金获准设立。此后,外资进军国内基金业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

根据证监会官网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一览表(2020年9月),44家外资参股基金公司中,鹏华基金、国投瑞银、泰达宏利、华宝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等17家基金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达到49%及以上,此外还有13家基金公司的外资占比达到30%及以上。

外资在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于2020年8月正式获批,注册资本为3亿元人民币,公募基金业正式掀开内外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新篇章。

根据证监会的批复,贝莱德基金将在批复后6个月内完成组建工作,足额缴付出资,自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应当发行公募基金产品。

然而,贝莱德基金似乎放慢了布局公募的脚步。截至2021年3月30日,贝莱德基金还没有发行任何公募产品。

除了贝莱德,外资巨头纷纷加快布局中国公募基金市场,想拿到一张全外资公募基金牌照。2020年,路博迈、富达亚洲、范达集团、联博香港均提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申请。目前,前三家公司都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需提交补充材料。

牛年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材料于同日被证监会接收。早在2005年,施罗德就参与设立合资基金公司交银施罗德,持股比例30%。

上海华鑫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30日晚间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华鑫证券拟转让所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36%股权,挂牌价格不低于3.88亿元。本次股权转让后,华鑫证券不再持有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股权。业内认为,目前持股49%的大摩大概率将接盘这部分股权,实现对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绝对控股。

对于总规模达20多万亿元的中国基金市场,也有外资机构想另辟蹊径,从基金投顾这片蓝海里分一杯羹。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