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从0到1”突破!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市场低迷恰是深度研究好时机

  短短两年时间,华安证券研究所卖方研究已然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朝着“有声音、有影响、有收入、有协同”的发展目标稳步迈进。

  6月15日-6月17日,华安证券召开2022年中期策略会。对于华安证券研究所来说,这场包括14个分论坛、开放式与封闭式交流穿插、300余家上市公司共同参与的全线上策略会,既是转型卖方研究两年的一场“阅兵式”,更是一次多层次、针对性服务机构投资者的全新尝试。

  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经过近两年发展,华安证券研究所常年保持在百人的规模,覆盖20余个行业门类,在市场上逐渐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市场化引进与内部培养,为华安证券打造了一个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根据公开数据,华安证券研究所2021年已实现收入近亿元,同时与公司投行、投资、财富管理等业务线形成了良好协同,并正在通过设立“战略科技大组”等方式,持续践行“以深入的产业研究为特色”路线,力求打造“硬科技研究”名片,在行业中实现特色化突围。

  锚定战略科技,深挖数字经济赛道

  尹沿技是一位深耕TMT领域的资深卖方研究专家,曾多次摘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奖项。2020年起,尹沿技开始掌舵华安证券研究所,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全面转型卖方研究。

  凭借多年来深研战略科技的丰富经验,以及对产业政策的敏锐感知,尹沿技在华安证券研究所的一项重要革新就是设立战略科技大组,深入研究“含科量”较高、真正有大量研发投入的科技公司,并重新对研究资源进行整合。

  “客观来说,最近一两年,科技板块整体表现不佳,很多龙头公司回调幅度较大,一些知名投资机构因参与科技公司定增而亏损较多的案例也并不少见。”尹沿技坦言,此时正是静下心来,发掘一些优质科技企业价值的好时候。这也是华安证券研究所设立战略科技大组的初衷——希望借此打破行业分类限制,探求优秀科技或者成长类企业的共同点。

  据介绍,之所以定位在“战略科技”板块,也是由于华安证券研究所2021年做了一系列深度研究,得出了“数据才是当今时代核心战略资源”的结论,故而围绕着数据搜集、挖掘、处理、分析、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企业及产业链,全方位开展深度研究。

  这也与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内容不谋而合。“所以我们率先在市场上旗帜鲜明地提出,数字经济已进入黄金投资期,是目前最强的科技主线!”尹沿技认为,短期来看,新冠疫情之下国际经济衰退,我国推行稳增长战略,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便是基建投资。而数字经济建设所带来的数据中心、5G基站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基础,也蕴含着国产化替代的逻辑,潜力巨大。

  时间拉长到中长期,我国急需产业结构升级来保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便是使用数智化手段为传统产业进行提质增效,这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我国在产业升级方面具有两大优势:一方面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企业的数字化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国内高校信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为数据产业提供了工程师红利。“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推动下,数字经济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尹沿技强调。

  基于此,华安证券研究所在建设战略科技大组时,先将计算机行业和通信行业合并,代表传统TMT领域里一软一硬两个板块,且均紧密围绕着数据来展开。未来随着数字经济逐渐发展,一系列跟数据相关的产业,例如平台企业、元宇宙、数字孪生等也都会逐渐扩充进来。在此过程中,每位分析师可以选取其中最有前景、最具投资价值的细分领域挖掘,做精做深。

  结合区位优势,集中发力业务协同

  像华安证券这样的中型券商,在不具备先发优势的情况下,该围绕哪些优势把研究业务做优做强?在尹沿技看来,除了精准切入数字经济赛道,另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华安证券“立足安徽、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区位优势。

  2021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9家。尤其是以合肥为代表的安徽部分城市,这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芯片等科技领域锐意进取,部分产业已经走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前列的地位。作为安徽省国有券商,华安证券也及时提出了“聚焦安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聚焦科创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的战略。

  尹沿技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华安证券最近几年无论是在产业投资、资产管理还是投行业务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都是研究业务加强协同,更好的整合资源的切入点。例如华安证券投行近期保荐上市的科创板企业上市首日涨幅可观,前期也离不开研究所提供的定价合理的投价报告,反映出研究业务与投行业务的良好协同。

  此外,2021年4月,华安证券研究所在合肥举办了“首届未来汽车大会”,邀请了全国最优秀的整车、零部件、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为安徽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产业献计献策、并与产业资本共同讨论投资机会。

  同年11月,还是在合肥,华安证券研究所举办了首届“安徽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会”,涵盖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集成电路等领域。会议邀请了安徽政府、业界优秀产业企业以及资本市场投资者,“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芯屏汽合”的产业体系,共同探讨如何使安徽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

  “我们也会定期将安徽省内的优秀产业资源,包括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链,组织机构投资者进行联合调研。”尹沿技说,通过结合安徽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华安证券研究所已摸索出一些业内独有的研究服务体系,这也为其今后持续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坚守研究定力,追求价值与收入平衡

  在证券研究资源过剩的当下,每个发力卖方转型的研究所都不得不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研究所究竟是该作为成本中心,还是选择佣金导向?

  针对这个困扰业界已久的问题,尹沿技认为,华安证券研究所要追求“平衡”。一方面,坚持深度研究的定力,不忘研究本源初心。另一方面,佣金收入也是必须的,研究所只有放到最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才能茁壮成长。多年从业经验告诉他,如果研究业务完全对内,不接受市场检验,很容易孤芳自赏,最终研究脱离市场,也就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佣金收入是我们研究业务水平的评判标准之一,但我们绝不会把佣金作为唯一标准,那将会本末倒置!”尹沿技称,华安证券将研究所定位为“中台”,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券商中后台,只为其他业务部门做内部服务,也不能完全定位为利润中心,将佣金收入作为唯一考量。

  未来,华安证券研究所将更加积极投身于产业深度研究,充分利用安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更多产业联动和协同。同时将研究的价值放大,与公司内部各部门产生更多协同收入,包括积极向宏观策略、固收、金工等总量研究的智库转型。他说,“优秀的卖方研究一定是可以对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做出前瞻性研究和具备良好参考意义,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事实上,券商发展研究所业务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是为公司汇聚优秀人才资源。毕竟只有最具市场化的机制,才可能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市场化人才。华安证券正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提升研究所平台影响力,为其他各业务条线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进而利用好数字经济产业契机、安徽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充分实现证券业务协同、资源整合。

  而针对证券研究行业的“高流动性”痛点,华安证券研究所一直强调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形成系统性、持续性的人才培养和输出机制。非头部券商发展研究业务,所需的努力和辛苦毫无疑问是更多的,也更容易走偏。

  尹沿技也时刻提醒团队,一定要坚持研究为本源,不可为博取排名和佣金,而开展非研究性的服务和活动;一定要有自己的造血机制,靠挖人的模式绝不长久;保障人才的基本利益的同时,不能仅仅“谈钱”,还是要有一点“精神”。为此,华安证券研究所特别打造了价值观体系,涵盖使命、目标、业务、人才四个方面,通过培育更加专业、自律的文化环境,实现研究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第一,以“坚守研究本源,致力于价值发掘与创造”为愿景使命,遵守“合规、客观、专业、审慎”的研究标准,顺应行业规律,把专业深度的研究能力建设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和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将回归证券研究业务的本源作为立足之道;

  第二,把“有声音、有影响、有收入、有协同”列为发展目标,合理设定公司研究业务由近到远的发展预期、合理设定“先外后内、内外并重”的发展路径以及合理设定研究业务在公司发展中的价值定位;

  第三,秉持“始于专业、重于创新、忠于价值”的业务价值观,针对研究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举措都以做深做实做专研究为基本立场,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重于创新”的方法论在遵循研究业务发展普遍规律和公司研究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守正出奇,让“忠于价值”成为分析师在职业生涯中保持长期影响力的立身之本;

  第四,坚持建设“自驱、坚韧、责任、专注”的人才价值观体系,让其作为优秀分析师成长的驱动因素,追求精益求精、保持工匠精神,掌握在当前卖方研究业务产能过剩、内卷化竞争环境下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