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债市出现高评级高违约,一季度评级机构承揽债券产品数量锐减

  6月13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机构业务运行及合规情况通报》(下称《通报》),对2022年一季度债券市场14 家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发展情况、违约率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本报记者注意到,一季度债券评级的承揽产品数量出现加大幅度下降;此外,从各信用评级机构披露的2021年度1年期平均累积违约率来看,部分评级机构所给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出现倒挂。

  债券市场资深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发行市场信用扭曲情况长期存在,市场环境恶化诱发隐藏的虚高信用迅速被矫正,2022年涉房地产行业的评级机构多出现这种情况。

  评级与违约率倒挂

  据统计,2022年第一季度存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主体共计3585家。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人分别为2324家、1197家和1481家。从主体级别分布看,AA级占比分别为27.88%、13.45%和56.31%;AA+级及以上发行人占比分别为70.83%、81.45%和31.94%。

  在此数据基础上,《通报》对国内14家评级机构2022年一季度相关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评级机构承揽债券评级产品数量下滑、发行人评级负面调整增长,部分评级机构所给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发生倒挂。

  从各信用评级机构披露的2021年度1年期平均累积违约率来看,多数评级机构所给级别与债券违约率呈反向关系,东方金诚所评AA级与AAA级、大公国际所评AA+级与AAA级、中诚信国际所评AA+级与AAA级,上海新世纪所评AA级、AA+级、AAA之间的违约率发生倒挂。

  按照评级公司的评级体系,AA级以上通常意味着“违约风险很低”。对于出现高评级高违约的现象,某头部评级机构相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部分头部评级机构承揽债券评级产品数量多、行业种类较多,会涉及到许多房地产、商贸零售等受到整体行业不景气或者疫情影响,出现高评级高违约率的企业。2022年一季度违约的11家发行人中,有5家发行人属于房地产企业。

  债券市场资深人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债券评级市场现状为债券发行人向评级机构付费,评级机构为债券发行人服务;如果同时再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评级行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导致债券评级可能会出现虚高的情况。另外,部分债券发行人本身也存在信用虚高问题,市场信用扭曲情况长期存在;随着整体市场环境出现恶化,隐藏的虚高信用也会迅速被矫正。”

  记者注意到,文中统计的14家评级机构包括安融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安泰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大普信用评级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惠誉博华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北京中北联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承揽债券产品数量锐减

  除了高评级高违约率问题外,第一季度评级机构承揽债券产品数量也在下降。

  据《通报》介绍,一季度14家评级机构共承揽债券产品1879只,同比减少23.65%,环比减少26.57%。

  上述债券市场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一季度发债数量减少是评级机构承揽债券产品出现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一季度我国债券市场新发行债券12343只,同比减少债券462只。

  从占比较大房企发债规模变化来看,2022年4月,贝壳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房企合计发债1733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同比扩大。2022年一季度房企发债规模创2018年以来的近5年同期新低。

  《通报》显示,第一季度债券评级无正面调整,负面调整同比增长。评级机构共对36家发行人进行了评级调整,同比增加2.86%。此外,近三成企业获得多评级,同一发行人级别不一致率环比微增。一季度,共有83家发行人更换评级机构,无新承做评级机构所给级别高于原级别的情况。

  评级机构2022年内部建设呈现优化趋势。《通报》介绍,评级人员数量稳定,14家评级机构共有分析师1662人,同比增加9.27%;5年以上从业经验分析师占比38.51%,同比提高7.08个百分点。

  声誉和公信力是评级机构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信用评级行业具备较高的壁垒且受到高度监管,相比国际评级体系,我国评级体系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更需要爱护“羽翼”。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