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宏观洞见】5月社零同比降幅收窄至6.7% 疫情好转市场销售有所恢复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61亿元,下降5.6%。1月份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55095亿元,下降0.5%。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受疫情防控总体向好态势影响,5月城镇及乡村消费有所好转,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按消费类型分,5月餐饮收入仍处在低谷,商品零售正逐渐恢复。从零售业态看,在有店铺零售中,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等自助式零售业态和社区零售店商品销售增势较好。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1-5月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增长。从具体商品分类来看,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

  总的来看,5月份疫情形势好转,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受疫情影响,5月份,接触型、聚集型特征明显的餐饮消费降幅依然较大,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转正。目前来看,虽然受疫情冲击,消费仍然处于恢复之中。但是还应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效果逐步显现,就业保持稳定,消费恢复仍然会持续。

  一、疫情好转消费修复,5月社零同比下降6.7%

  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同比下降6.7%,较2020年增长约4.83%,两年平均增速约为2.3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61亿元,下降5.6%。

  1月份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55095亿元,下降0.5%。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6.7%,去年同期数值为12.4%。从基数方面来看,5月份的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还是因为2020年的5月社零总额受疫情冲击导致绝对值较低,推高了2021年的同比增速。从环比方面来看,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幅较4月收窄4.4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随着疫情好转,对消费的冲击在逐渐减弱。但从网上零售额增速大幅反弹,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1.1%,降幅收窄有限来看,也显示出疫情防控措施尚未全面放松,对线下消费的抑制作用仍十分明显,消费修复偏缓。6月北京疫情有所反弹,短期内或难以完全摆脱疫情对线下消费的约束。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在各个封控严格区域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受抑制的消费需求将会逐步恢复,叠加近期国内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将会有效促进消费动能恢复。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较5月将有进一步好转,但修复幅度或许不大。

  二、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205亿元,同比下降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42亿元,下降6.3%。1—5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9134亿元,同比下降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555亿元,下降1.0%。

  受疫情防控总体向好影响,5月城镇及乡村消费有所好转,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从数据来看,城镇及乡村消费自4月受疫情冲击出现负增长,5月同比增速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值。5月份,经济运行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但是疫情防控的影响仍然存在。此外,相较于2019年来看,城镇消费已从上月的负增长转正,恢复速度较快。

  按消费类型分,5月份,商品零售30535亿元,同比下降5.0%;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1—5月份,商品零售155415亿元,同比下降0.7%;餐饮收入16274亿元,下降8.5%。

  5月餐饮收入仍处在低谷,商品零售正逐渐恢复。5月份以来,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恢复加快。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发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前期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生产明显改善。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有效带动商品零售恢复。但由于5月多地仍未恢复至正常状态,以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物流等行业为主的接触式服务消费仍处于低谷。从累计值数据来看,1-5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均为负增长,受疫情影响较大。

  从零售业态看,在有店铺零售中,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等自助式零售业态和社区零售店商品销售增势较好。1—5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4.7%、1.2%,百货店、专卖店分别下降10.3%、7.6%。

  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1-5月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增长。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718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占比比1—4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6.0%、6.3%,穿类下降1.6%。

  从具体商品分类来看,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3%、7.7%。从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同比增速保持前三的品类是粮食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1-5月同比增速保持前三位的品类是粮食食品类、饮料类和石油及制品类。而5月同比表现较弱的品类为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1-5月同比表现较弱的品类为家具类、汽车类、服装鞋帽类。从2022年5月商品类别相较于2019年比较来看,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家具类仍未恢复至疫情前。

  三、5月消费仍处恢复之中,随疫情改善消费回升步伐将加快

  总的来看,5月份疫情形势好转,市场销售有所恢复。5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动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落细。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多数商品销售改善,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指出,5月份,经济运行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国内需求有所恢复。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稳投资、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市场销售降幅收窄。同时,从消费和外贸来看,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收窄,随着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消费回升的步伐也会加快。5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明显加快,显示出外贸韧性比较强的特点。随着外贸企业生产恢复,港口物流改善,货物出口对增长拉动也会继续显现。

  付凌晖表示,目前来看,虽然受疫情冲击,消费仍然处于恢复之中。但是还应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效果逐步显现,就业保持稳定,消费恢复仍然会持续。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在解读中表示,受疫情影响,5月份,接触型、聚集型特征明显的餐饮消费降幅依然较大,商品零售增速仍未转正。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一揽子稳住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提升居民消费意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