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刚刚 投产 6.0时代!规模化元年来了?

  全新的多晶硅技术路线正在走向成熟。

  光伏上游巨头协鑫科技(03800.HK)16日下午宣布,徐州基地新增3万吨FBR颗粒硅产能成功投产,颗粒硅产能进入“6.0时代”。由此,这家国内较早掌握西门子法技术路线并推动多晶硅成功摆脱进口依赖的新能源大厂,又凭一己之力打造出迄今全球最大的单体颗粒硅研发与制造矩阵。

  记者另从公司获悉,协鑫科技四川乐山基地也将按计划于近期陆续投产,FBR颗粒硅市占率将实现质的飞跃。

  什么是颗粒硅?

  所谓FBR颗粒硅指的是硅烷流化床法的颗粒硅技术路线。其是一种在流态化床内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制成、平均粒径为1-2毫米左右的颗粒状多晶硅。颗粒硅的研发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有学者提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原理来制备多晶硅。随后,国内外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但协鑫科技率先形成目前的工艺并成功实现量产。

  据悉,FBR颗粒硅的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包括:产品指标优,其可达到电子级标准,满足光伏级N型高效要求;生产成本更低,同等条件下,颗粒硅比棒状硅生产成本低30%左右;下游配套增益明显,颗粒硅有助于客户提高工艺智能化水平;客户产品增益,FBR法颗粒硅可显著降低下游客户单晶产品生产成本;制造全过程完全植入“碳循环”体系,发力碳中和,实现碳减排。

  传统的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路线最为外界诟病的是高耗能,尤其耗电量极大。这一矛盾在全球爆发能源危机、煤电吃紧的当下越来越突出。而具备高技术含量与多项专利壁垒的颗粒硅恰能破解上述困局。

  经测算,颗粒硅综合电耗不到15度/公斤,与传统工艺制备棒状硅相比,可降低70%以上,综合成本优势更为突出。此外,相对于棒状硅,颗粒硅更具创新、科技、低碳等特质,投资成本更低,碳排放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

  颗粒硅元年到来

  6月16日,协鑫科技旗下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新增3万吨FBR颗粒硅产能投产仪式。

  据介绍,徐州新增3万吨项目于2021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仅用8个月就成功实现了项目投产。联合此前徐州基地已完全投产的3万吨项目,FBR颗粒硅产能正式进入“6.0时代”。

  随着江苏、四川、内蒙古等地区一系列颗粒硅项目的陆续投产,市场对多晶硅的旺盛需求将得到极大缓解,FBR颗粒硅在光伏材料市场的地位也将进一步夯实,这对全球光伏行业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据了解,协鑫科技徐州基地前期投产达产的3万吨FBR颗粒硅产能品质已完全达到N型硅片要求,并稳步提升,综合电耗14.8千瓦时/公斤,每公斤颗粒硅综合蒸汽单耗15.3公斤。2021年10月,在取得中国首张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后,协鑫科技还拿到了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首张颗粒硅碳足迹认证证书,证明其每生产1公斤颗粒硅的碳足迹数值为37.00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大大刷新了一家徳企此前在高水电环境下所创下的57.559公斤二氧化碳当量全球最低纪录。

  协鑫科技2021年生产的硅料用于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行可实现碳减排量4467万吨/年。如按组件25年生命周期计算,累计碳减排超11亿吨。以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183吉瓦计算,全部应用FBR颗粒硅将为全球实现超2000万吨的超额碳减排。

  “徐州基地颗粒硅项目成功投产,为公司乐山、包头、呼和浩特等基地建设及投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高品质、低碳足迹的优质颗粒硅产品。更重要的是,协鑫将以颗粒硅低碳硅基材料为基础,形成光伏低碳产业链,助力能源行业深度脱碳,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令行业振奋的是,在全球能源紧缺,化石能源带来超高碳排放的背景下,低本高效、低碳足迹的协鑫颗粒硅已成为中国制造影响世界的关键划时代硅能源产品。

  记者了解到,协鑫科技目前已在内蒙古、四川、江苏分别规划建设多个10万吨级颗粒硅生产基地,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年内总硅料产能将达36万吨,其中颗粒硅26万吨。公司在手硅料订单超70万吨,产、销可无缝对接、快速联动。

  显然,2022年或成为颗粒硅正式开启规模化产出的元年,这对光伏产业链更快实现高效生产,全球能源行业加速低碳转型,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