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年涨五倍!苏泊尔前少东家“运筹帷幄” 钧达股份募资28亿 All-in光伏电池

  6月15日,钧达股份(002865.SZ)同时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与定增计划。

  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受让上饶市宏富光伏产业中心(有限合伙)和苏泊尔集团合计持有的光伏电池企业上饶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泰科技”)49%股权;与此同时,公司将推定增计划,募集28.3亿元分别用于捷泰科技少数股权收购,N型太阳能电池板研发中试和补充流动资金。

  此前,钧达股份已经通过重组完成了捷泰科技51%股权的收购。随着后续收购捷泰科技少数股权逐步完成,加上公司已于4月完成部分车饰业务置出计划股东大会投票流程,公司将正式从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渐转型成以光伏电池业务为主企业。

  对此,钧达股份在公告中指出,公司传统车饰业务日渐式微,而“双碳”背景下光伏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公司将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降低经营风险,增强持续经营能力,全面聚焦光伏主业。

  二级市场上,钧达股份重组事项仍在发酵。截至6月17日,公司股价日内收涨4.39%,报112.86元。过去一年钧达股份启动重组以来,公司市值涨幅累计达到500%以上。

  从车饰转身光伏电池

  资料显示,捷泰科技为国内光伏电池片出货量领先的企业之一,根据 PV InfoLink 的数据,捷泰科技电池片业务前身展宇新能源 2019 年电池片出货量位列行业前五,且生产的产品性能优异,与晶科能源、锦州阳光等较多优质客户保持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不过记者发现, PV InfoLink 今年披露的2021年电池片出货前五厂家,并不包括捷泰科技。

  业绩上,捷泰科技2021年营业收入为50.5亿元,同比增81.6%;与此同时,公司2021年净利润由去年的9448万亏损转为2.25亿元盈利。

  2021年开始,钧达股份便逐步通过换股交易的方式将捷泰科技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同时不断置出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公司转型。目前钧达股份合并报表完全以捷泰科技为主。

  从行业细分路径上,捷泰科技目前主要出货PERC路径光伏电池,在研则包括TOPcon-N类型光伏电池生产线等。从定增募投方向来看,TOPcon-N或成为捷泰科技下一个资本投入的大方向。

  据悉,目前光伏电池行业主流路径包括PERC、TOPcon、HJT等,其中PERC占据市面绝大多数光伏电池板出货。TOPcon、HTJ路径处在行业试量产阶段,虽转换率较PERC更优,其经济程度尚不及PERC路线优秀。

  一位熟悉光伏行业的买方告诉记者,由于不同于上游硅片,硅料与光伏制造设备等行业,光伏电池片处于产业链中游,竞争格局较为激烈,技术密度偏低。因此,产品的光电转化率和性价比将成为公司生命线。

  此外,该人士还告诉记者,由于TOPcon路线与PERC在生产线路径上是“递进关系”,虽然HJT光电转化率更优,但产线与当下主流不兼容,因此大部分企业还都会考虑在PERC生产线基础上再做迭代。

  转化率横比上,钧达股份在公告中称,捷泰科技在PERC产品中的转化率为23.3%,高于行业平均的23.1%。

  而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近期综合的转化率数据,捷泰科技相比包括隆基绿能(24.06%)、天合光能(23.56%),晶澳科技(23.5%)等在内的A股公司PERC产品转换率均不占优势。

  N-TOPCon领域,捷泰科技在5月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提及其转化率高于24.5%,预计于2022年6月后量产。A股光伏电池企业中,晶科能源、一道新能、中来股份的N-TOPCon路线量产或中试转化率均为24.5%。仅以此来看,捷泰科技N-TOPCon转化率将齐平或优于其他A股公司。

  不过记者注意到,由于此次定增一部分资金将被用于N-TOPCon中试,其意味着前述转化数据在量产后仍有变数。

  或不存在“赢家通吃”

  记者发现,此轮资产重组前,钧达股份已经对捷泰科技员工进行了一波股权激励。根据授予条件,捷泰科技三个行权考核期2022至2024年净利润需分别不低于2.7亿元3.1亿元和3.8亿元。

  而前述行权考核前两年目标,与钧达股份去年收购捷泰科技51%股权时转让方作出的业绩承诺标准完全相同。

  2021年光伏电池上游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供应链常现不稳定局面。加上捷泰科技近年略有掉队,是否能借多轮资本运作以及新的路径突破迎头赶上,值得关注。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光伏电池行业当前的扩容前景较大,且目前逐渐开始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短期不会存在行业集中度过于提高,赢家通吃的局面,二线光伏电池企业亦有较好生存空间。

  西部利得基金经理邹玲玲近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电池片环节格局相对分散,主要系由于电池片技术的同质化、生产设备的标准化,使得各企业制造成本差距小。预计后续随着电池新技术路线的逐步替代,电池片环节的各家企业成本差距会拉开,从而在新技术下,可能出现格局会进一步集中。

  从大类路径选择上,邹玲玲告诉记者:“从性价比看,TOPCon与HJT,尚未达到PERC水平。从初始投资额看,当前TOPCon电池产线低于HJT,其生产设备也与PERC电池有一定兼容性,其转换效率更高弥补生产成本提升,近期获得更多产业资本的青睐,投资规模预计会较快起量。而HJT电池优势在于转换效率,且未来转换效率仍将持续提升,由此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占优。”

  供应链上,邹玲玲则表示,当前硅片名义产能供大于求,但由于上游硅料和高纯石英砂等耗材的阶段性紧缺,使得硅片的名义产能被耗材制约,未充分释放,若未来原辅材料供应宽松,硅片供应会大幅改善,各家厂商的供应链差距会有所下降。

  苏泊尔前少东家“运筹帷幄”

  值得注意的是,钧达股份此次受让捷泰科技的交易对手之一苏泊尔集团,其为上市公司苏泊尔(002032.SH)的原控股股东。苏泊尔集团原“老东家”苏增福之子苏显泽为苏泊尔集团实控人。

  截至今年一季度,苏显泽持有钧达股份1876万股股票,占总股本13.58%,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是以钧达股份重组构成关联交易。

  与众多父亲做产业,儿子干金融的案例相似,比起父亲苏增福,儿子苏显泽似乎更长于资本运作。苏显泽曾于2007年运作了苏泊尔集团向法国SEB公司出售苏泊尔52.74%控制权事宜,此后苏泊尔集团陆续抛空上市公司苏泊尔股票,套现40余亿后,至今苏氏家族已与上市公司苏泊尔无关联。

  而悉数钧达股份近两年的转型重组过程,其也时刻伴随苏显泽的身影。

  工商数据显示,2020年6月,苏泊尔集团首次联合两家有限合伙企业,从捷泰科技原控股股东江西展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手中受让得到公司100%股权。

  不到半年后,2020年11月,上市不满三年的钧达股份便公告了股权转让与资产出售计划,一面向彼时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股东海南杨氏家族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氏家族”)转让公司旗下两家汽车饰件公司100%股权,一面再由杨氏家族向嘉兴起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嘉兴起航”)转让1876万股钧达股份股权,代价为3亿元。

  其中,嘉兴起航为苏显泽治下苏泊尔集团出资99%所设立的有限合伙企业。

  紧接着,在前述交易完成后,钧达股份迅速启动了捷泰科技的收购计划,2021年6月筹划竞购换股获得捷泰科技控制权。

  2021年12月,嘉兴起航向苏显泽个人协议转让了所有钧达股份股票,对价为7.2亿元。

  如今,随着捷泰科技100%股权行将注入上市公司,苏泊尔集团完成对捷泰科技的套现,隐身背后的苏氏家族财富也水涨船高。

  截至6月17日,钧达股份日内收涨4.39%,报112.86元;以此计算苏显泽个人持股市值达到21.17亿,意味着其半年浮盈达到194%。而若以最初的3亿代价起算,不考虑腾挪捷泰科技获得的现金收益,苏氏家族一系列运作的浮盈已经达到600%以上。

  此外,记者还发现,由于此次收购完成前捷泰科技已经成为钧达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按照相关规定,本轮重大资产重组不要求转让方作出业绩补偿承诺。事实上交易双方也未协商补充承诺,其意味着苏泊尔集团在重组完成后,几乎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