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万联证券郭懿:政策有望推动信贷需求回暖 预期修复看好优质中小银行

  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小,政策推动下下半年信贷规模有望回升。而受益于地产政策的调整以及财政政策效力逐步显现,银行业整体风险也将有所缓释。

  展望下半年,笔者预计,随着疫情好转以及稳增长措施效力逐渐显现,叠加宏观经济增速有望逐步企稳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悲观预期有望进一步修复,在板块业绩稳定的助力下,部分银行股将迎来估值提升机会,尤其看好优质的中小银行。

  货币政策将更多聚焦于结构性措施

  短期内继续降准降息概率不高

  1-5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87万亿元,在去年同期较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多增了2326亿元。价格方面,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5%,较去年9月下降35BP,也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无论是量还是价,都说明年内货币政策供给端的宽松力度不小。

  人民银行在去年12月宣布降准50BP,在今年4月再次降准25BP,同时自去年12月起累计下调1年期LPR 15BP、5年期以上LPR 20BP,此外还表示上缴结存利润1.1万亿元。

  结构性政策方面,年初以来已新设总规模为2400亿元的创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加快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并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等。

  此外,5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工具的额度和支持比例都增加一倍,同时要求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分担信贷风险。

  综合上述政策,叠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预期以及物价上涨的潜在压力,笔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不小,未来政策将更多的聚焦于结构性措施,短期内继续降息降准概率不高。

  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监管政策针对资产端的贷款投向进行积极引导,多次使用再贷款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负债端则重点缓解过度竞争问题,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笔者认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秩序。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 个基点。

  政策推动信贷需求回暖

  行业净息差下行幅度或将收窄

  从行业信贷新增绝对量数据看,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0.87万亿元,同比多增2326亿元。其中居民住户信贷新增持续下滑,企业端的新增则主要来自票据融资。进一步表明,信贷供给端较为宽裕,而需求端仍相对乏力。

  5月23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展望未来,笔者预计,短期疫情冲击缓解后的复工复产,以及宏观政策的发力,有望带动信贷需求端的回升。

  其中,居民端需求的恢复或受地产价格因素刺激在三季度出现短期回升,而企业端需求的增加仍是信贷增长的主要支撑。此外,一季度各省市贷款存量增速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浙江、江苏、四川、安徽、福建。在上述省市布局较多的银行的需求端增长或更有保障。

  净息差方面,笔者预计,在2022年宏观政策导向以及潜在的“优质资产荒”压力下,整体信贷定价或仍有下行压力。

  具体看,在资产端,自去年12月起1年期及5年期以上LPR 分别累计下行15BP、20BP;二者对新增和存量信贷的影响将分别在今年及2023年逐渐显现。综合市场利率走势,预计全年资产端的收益率较一季度仍有所下行。

  负债端,由于资金市场利率总体环境宽松,主动负债方面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持续下行;而受益于定价机制改革红利效应的释放,核心负债存款部分的成本也有望保持稳定或下降。

  综合资产和负债两端分析,笔者预计,行业净息差仍将继续下行,但下行幅度或将收窄。同时行业内部分化也将持续,部分具有定价优势的公司,净息差或提前企稳。

  另值得注意的是,在中间业务方面,短期内受业务布局周期等因素影响,部分银行的银行卡业务收入以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部分城商行,当前业务布局阶段下中间业务收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资产质量风险有望缓释

  全年不良生成率或略有回升

  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的不良率较年初下行2BP至1.32%,资产质量呈现逐级向好态势。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均值分别为1.35%、1.32%、1.12%、1.13%,较年初下降1BP、1BP、6BP和3BP;城农商行资产质量改善相对明显。

  截至一季度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为308.25%,环比提升7.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均值分别为255.26%、223.64%、322.86%和391.36%,除股份行外,其他三个板块均环比提升。

  笔者认为,关于资产质量相关风险问题,可从以下三个因素重点考虑。首先,近来疫情反复造成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提升,从而影响了投资人短期的市场预期,以及对资产质量的担忧;而银行板块当前估值静态PB为0.58倍,叠加拨备整体较高,预计已基本隐含了潜在风险。

  第二,信贷投放的稳定性使得短期风险总体可控,其他相关政策推出有助于弥补货币政策局限性,进一步缓解短期风险;一季度企业杠杆率明显上升4.1个百分点,年内不良生成率或回升,而账面的不良率或有一定滞后。

  第三,短期内地产政策放松叠加供给端持续收缩,需求的恢复或推动价格上升和销量增加,对短期风险有一定出清作用。长周期看,鉴于近年来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流动的区域不平衡性,大部分银行均已对信贷投放政策做了适当调整,叠加较高的拨备覆盖,整体风险可控。

  综合上述分析,下半年地产政策放松下价格的反弹或带动量的提升,有助于缓解短期风险。而财政政策效力逐步显现、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覆盖面扩大,以及国常会提出的关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新增1万亿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为银行分担信贷风险。

  在政策作用下,笔者预计下半年银行业整体风险将有所缓解。不过全年不良生成率可能会略高于2021年,相应的风险或被推后。

  截至6月15日收盘,银行板块全线飘红,银行指数涨2.05%。本次上涨为中小银行领涨,涨幅前十的有8只银行股为中小银行股票,其中5家为农商行,3家为城商行。

  (作者系万联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郭懿)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