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缩小还是扩大贫富差距?“涓滴经济学”的真相

  当罗纳德·里根在1981年接手总统大权时,美国的经济正处于低迷时期。1979年,美国通货膨胀高达13%,创下和平时期的最高纪录。面对糟糕的经济形势,里根政府采用了许多经济政策,包括对大企业及高收入人群大幅减税。

  这些经济政策的理念是,给富人减税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使社会总财富增加,而增加的财富最终能够涓滴到其他群体身上,从而惠及百姓。因此,这一理念也被称为“涓滴经济学”,又称“下渗经济学”。

  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段经济增长期,居民收入中位数和就业率均稳定上升。自那以后,许多政客将涓滴理论作为减税的正当理由。但是,换一种经济环境,涓滴理论还能创造出这样的效果吗?

  当税率原本就很高时,减税是有益的。例如,在里根开始执政时,美国的税率极高。于是,里根政府将当时的最高税率从70%砍到28%;公司税从48%砍到34%。但如果税率原本并不高,给富人减税就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2012到2013年间,美国堪萨斯州将最高税率降低了近30%,并将一些营业税降至零。然而,堪萨斯州的“减税”实验导致州政府迅速出现财政赤字,这意味着富人和企业没有将钱投资回经济环境中。简言之,钱没有涓滴下来,贫富差距反而扩大了。

  也就是说,只有富人将省下的税投资到当地的产业中,才有可能促进经济发展,涓滴理论才能真正见效。但在现实中,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因此,涓滴理论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