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高管人均收入超过32亿元?这些“奇葩”年报还真得留个心眼

原标题:高管人均收入超过32亿元?这些“奇葩”年报还真得留个心眼

“乌龙”年报年年有,今年门类依然多。

随着2020年年报披露工作收尾,五花八门的年报“补丁”再度显现。

据统计,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已有80多家公司对2020年年报进行了更正或补充。除了常规的计量单位出错、会计差错之外,还有股东人数、前10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利润分配预案等纰漏。

尽管这些修正对年报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于如此重要的文件,公司也能这般粗心大意,总让人觉得不够规范。其中,一些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有的甚至可能导致投资者的判断出错。

年报“补丁”五花八门

从整体看,工作人员“填录错误”最为普遍,涉及财务数据、货币单位、表述错误等事项。例如,由于货币单位出错,盈康生命2020年高管薪酬数以亿元计,22位高管的人均收入超过32亿元,公司随后作出更正说明;又如,光环新网2020年年报关于商誉数据录入错误,致使公司投资的企业原本4亿元的商誉写成44亿元;“粗心”的万里马更是把2020年年报披露日期写成“2020年4月28日”。

今年刚被ST的三五互联,不知道是过于紧张还是心情不佳,直接将“深圳证券交易所”写成“深圳证券交易日”,还将ST后涨跌幅20%的限制错写成5%。有投资者直呼:“一着急连交易规则都不熟悉了。”

展开全文

有的上市公司的差错则让投资者“空欢喜一场”。如,春秋电子说好的“10转4”更正后变为了“10转0”;汇鸿集团将此前的“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35 元(含税)”更正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035 元(含税)”;明德生物则将“10转10派20元”的分配方案更正为“10转4派20元。”

还有公司连自家产品的毛利率都算不清楚,众合科技就是典型。以占公司营收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板块为例,更正前公司年报显示该板块当年营收为2.74亿元,毛利率为41.58%,而更正后的两项数据分别成了2.21亿元和27.36%。毛利率下降超10个百分点的情况让投资者不禁发问:做业务你是认真的吗?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