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新型电力系统“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中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保持高景气度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陆续公布了新型电力系统的落地规划,如山西省能源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通知》,提出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新增1000万千瓦;湖南公布“十四五”第一批22.38GW风电项目名单;山东加快“五大基地”建设,推动清洁电力逐步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

  兴储世纪总裁助理刘继茂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得益于政策的明确指引,新型电力系统在各地成为重点推进项目,也带来了光伏、风电等细分行业的高速发展。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新基建望率先修复

  6月2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公布全力服务扎实稳住经济的八项举措,其中提出全力加大电网投入,发挥投资拉动作用。2022年电网投资5000亿元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局部疫情好转后,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新基建有望率先修复,拉动项目投资并于下半年加速释放,以特高压为代表的大型项目行情有望迎来“由左向右”的切换。建议长期关注电网侧智能化、数字化与区域化的高度结合,以及受益疫情后经济修复和部分高景气度制造业下游带动中游电气设备需求反转的国产龙头厂商。

  北京亿特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改变和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方向、分工方式和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甚至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这是市场的需求、更是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企业技术创新驱动综合发力、共振发力的体现,从近期各地的政策落地情况可以看到,光伏、风电、储能等项目呈现统一规划协调推进趋势。

  祁海珅认为,新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服务、新能源汽车形成新型电力系统“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趋势,会是实现双碳目标、进而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和核心驱动力,再辅以“新能源+数字化”为驱动力的数字能源产业革命,会成为双碳目标下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增长的“新源动力”。

  市场焦点向中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企业转移

  政策利好叠加产业规模扩张,使新型电力系统多个细分行业持续获得资本关注。自4月27日大盘反弹以来,截至6月24日,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涨幅44.57%,风电指数涨幅35.83%,储能指数涨幅46.72%,新能源汽车指数涨幅47.65%。

  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对记者分析,从4月的市场底部至今,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热度有预期兑现的逻辑支撑,如5月份光伏新增装机6.83GW,同比增长141.34%,新能源车销量环比增长49.6%,同比增长105.7%。此外多家上市公司近期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增长靠前的均为能源、电力企业。

  张翠霞说:“随着各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速度加快,意味着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光伏、锂电、半导体、新材料等板块的上市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均会实现较快增长,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将继续获得资金的关注”。

  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是上游原材料企业,如新能源汽车电池上游资源企业,以及光伏上游硅材料等,因为原材料涨价和持续需求会带来相关公司的确定性收益。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大势所趋,而原材料端价格不会持续上涨,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工艺改进,市场关注焦点正在逐步向中端制造业和碳纤维材料等新材料企业转移。

  新能源汽车指数在新型电力系统各板块中涨幅居前,也表明市场的重心正在向产业链中下游倾斜。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吴微告诉记者,锂、钴、磷酸铁锂等价格已经步入下行通道,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则因产能陆续释放价格不断走弱,中下游企业盈利逐步改善,宁德时代发布麒麟电池也刺激资本更加聚焦技术迭代和精密制造,具有增长潜力的赛道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链、海上风电以及储能等。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