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超级联系人”!为中国发展引入国际资本

  作为中国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持续吸引全球顶级机构,为中国的发展引入国际资本。机构认为融入中国的发展战略,香港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位置将愈加稳固,下一步应持续推进创新,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资产管理机构之外,香港还应力求吸引更多顶级全球资产所有者来港投资。

  对全球机构吸引力强劲

  香港证监会(SFC)每年一度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活动调研令香港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轨迹浮出水面。来自香港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稿时,香港证监会尚未更新截至2021年底数据)。截至2020年底,香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总规模达34.93万亿港元。其中,21.34万亿港元来自香港之外的投资者,占比64%。具体来看,香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规模的10%来自中国内地的投资者;22%的规模来自北美的投资者;11%的规模来自欧洲的投资者;13%的规模来自除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亚太投资者;8%的规模来自其它的投资者。

来源:根据SFC数据制表

  时间拉回到20年前。截至2000年底,香港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49万亿港元,其中1.08万亿来自于香港之外的投资者(具体地区未披露)。截至2020年底,这一数值是21.34万亿港元,较2000年底增长了18.76倍。而最近五年,香港之外的投资者对香港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业务规模贡献长期保持在60%以上。

  来自香港的证监会的数据还显示,截至2020年底,香港共有48006人从事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工作。另有数据显示,全球资金管理规模前20名的管理人全部落户香港,全球资金管理规模前100的超过70家机构落户香港。历经变迁,“东方之珠”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魅力不减。

  事实上,当今香港是全球大多数领先机构的区域总部。统计显示,部分全球机构香港子公司(办公室)相较于25年前人数大幅扩充。例如,记者从机构人士处获悉,过去25年,高盛和麦肯锡香港办公室的员工数量增长了3倍以上。近期,摩根大通亚太总裁菲利波·戈里表示,摩根大通亚洲总部在香港,香港对于摩根大通集团至关重要。此外,新兴的全球领先公司纷纷布局香港。例如,全球系统化投资机构Two Sigma也于2012年在香港启动亚洲业务。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香港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也为内地引入了国际资本,香港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相当一部分资产投向了中国内地。来自香港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基金管理人中在香港管理的资产21%投向了中国内地,25%投向了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是仅次于中国香港的第二大目标市场。

来源:根据香港证监会数据制表

  连接内地、融入中国发展

  25年来,魅力始终如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做对了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全球系统化投资机构Two Sigma亚太总裁总裁林国沣认为香港对国际机构的吸引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香港与内地的连接。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尽管人口只占中国总人口的5%,但是区域GDP占全国的GDP的10%。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深圳、广州、东莞、澳门等城市持续融合,香港从这些城市获得了新的贸易和思想来源,从而成为一个特别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地方。

  其次,香港持续改进基础设施建设。尽管香港的基础设施已经是全球最领先的之一,香港一直在突破边界,持续进步。最后,香港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基地。这个城市拥有三所全球知名大学,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所在地。

  与内地连接,融入中国发展则为香港的国际化提供了功力。富时罗素亚太指数政策总监杜婉明对中国基金报表示,早在2000年,富时罗素就已锁定在香港立足,以此为根据地发展中国和亚太地区其它市场业务。

  杜婉明说,随着香港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富时罗素不断扩大在香港的部署以迎接香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角色带来更大的机遇。她表示,在2021年3月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确立了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角色及定位就是一个好例子。规划包括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深化并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进香港成为绿色金融中心。这些发展将为香港金融机构及投资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加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香港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窗口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香港也在利用她的多元化和包容精神吸引了大批的金融人才和资金进入内地市场。“我和我所在的富时罗素通过建立投资渠道引导国外的资金有序地进入中国市场”,杜婉明进一步指出。

  惠理集团联席创始人谢清海谈及香港国际化的基金业时则表示,香港基金业拥有一流的技术基础设施,监管透明度高,拥有优质、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这些方面都与国际标准一致。此外,香港还汇聚了大量的跨国企业和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对国际市场敏感和拥有优秀的营商能力。谢清海认为继续推进香港的国际化建设,香港与中国的发展战略融合。例如,香港作为全球集资中心,可以继续发挥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融资的作用;随着人民币不断国际化,未来“一带一路”可借助香港这一离岸人民币中心,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融资和结算等。

  下一引入更多全球资产所有者

  尽管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重镇成绩卓著,但港人并未止步不前。例如香港金发局认为香港资产管理行业还有更多进步空间。而做到这一点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反思现行税务条例及政策,找出有待改善的领域。金发局特别指出,首先,香港还应补齐短板,推广香港现时发展不足的资产类别。其次, 吸引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资产所有者(例如养老金、主权基金等)来香港投资或透过香港进行投资,而香港应采用公平及公正的税务制度,为各类资产所有者提供公平的环境。改善相关税收安排和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

  林国沣则强调了全球机构在乱中求“稳”,他指出,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一个城市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成为一个稳定的地方,因为市场和人们将涌向稳定的,政策具战略性眼光和致力于实现战略性目标的地方。在不确定性高企的年代,香港的作用非同小可。特别是在两个领域,它应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是,资本市场深度和稳定性。香港应继续发挥其作为资本和金融活动中心的作用,为全球所有领先公司提供它们迫切需要的融资渠道。虽然香港已经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但香港不应固步自封,应继续思考可创新的领域。香港的资本市场应该探索新资产类别、新市场进入者、新概念,并适时推出试点。

  第二是,创新中心和新思想生态系统。除了拥有深厚、稳定和创新的资本市场外,香港应继续成为创新中心,成为人才和思想可以继续蓬勃发展的地方。这需要香港继续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和对教育的投资。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