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河东区探索 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三化”路径

  □临报融媒记者李曼通讯员孙鹏焦裕晓张树腾

  垃圾分类是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大局。作为全市首个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试点,河东区大胆探索“源头分类减量、智能运输监管、终端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的装饰装修垃圾处置模式,率先在全省走出一条装饰装修垃圾全链条处置新路径,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城市管理工作典型案例。

  聚焦乱倾乱倒,源头治理“减量化”

  每天下午2点至4点,怡海国际新城小区居民可将家中装修垃圾分类打包,送到地下车库内全封闭式装饰装修垃圾暂存点,由物业管理人员登记入库。“以前难装载难收运,现在一个电话便有专人上门清运,省心省力。”小区物业经理杨志刚说。

  这样的标准化装饰装修垃圾暂存点,在全区共有112个。河东区对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置,实行定时、定点、定人管理,并将装饰装修垃圾分为直接回收利用类、再利用类和危废类3个大类,废纸箱、金属、废塑料、废木板块、混凝土块、轻质砖石、废保温材料、废石膏及其他物品9个小类别,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物业等多方协同。为此,河东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河东区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指导17家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协议,明确投放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创新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动员业主和装修人员免费领取9种颜色垃圾归纳编织袋,形成治理合力。

  据了解,2021年以来,河东区新交房11个小区(社区)全部实现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智能化装饰装修管理平台、收集箱应用全区推广,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聚焦监管单一,中端运输“智能化”

  统一清运的垃圾运往哪里,运输过程中有无随意处置或者抛洒滴漏等问题,是市民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部门管理的重点。

  借助“云监管”信息化手段,河东区将装饰装修垃圾运输企业及车辆纳入登记备案管理,为运输车辆安装视频监控和前端信息化监管设备,由市建筑垃圾扬尘治理在线监控系统监管。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新型全密闭环保型渣土车辆,车身颜色、车厢尺寸、外观标识统一规范。根据各社区装饰装修垃圾产生总量,合理确定分类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实现24小时全天候无尘运输。

  从施工地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停车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商砼站)到建筑垃圾运输路线,全市建筑垃圾在线监管平台发挥着“千里眼”的作用,实行“四点一线”全过程、智能化监管,大幅减少车辆违法违规运输处置建筑垃圾行为。

  聚焦低效回收,末端处置“资源化”

  推进装修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是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关键在于打通“全产业链条”。

  河东区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招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特许经营企业——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装饰装修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设备,负责垃圾转运、处置工作。

  “我们新增了年处理能力30万吨的装饰装修垃圾生产线,并与山东大学等联合攻关,研发出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蓝泰公司副总经理密林介绍,回收的废纸箱、废金属、废塑料、废木板块等4类垃圾可直接回收利用,而混凝土块、轻质砖石、废保温材料、废石膏等4类垃圾,可加工生产再生骨料、透水砖、混凝土等建材。

  2021年,河东区累计处理装饰装修垃圾15万吨,可实现碳减排1万吨以上,安全处置率100%,资源化利用率由最初的12%提高到65%以上,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我们将持续聚焦源头、中端、末端三个关键环节,确保垃圾治理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为城市建设注入更强劲的绿色发展动力。”河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张连辉表示。

(文章来源:临沂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