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一周年 中国东航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投运一周年,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在一年前,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首航,中国东航也翻开了全球首家在京沪蓉“三城六场”运行的新篇章。

  挂图作战助阵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腾飞

  成都东航天府基地项目是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程整体打包立项的工程。2016年4月,东航天府基地项目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整体批复。2019年1月,东航集团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7月,东航在天府机场基地工程项目破土动工,2020年11月,东航天府基地项目主体结构完工。2021年1月22日,东航选派 B777机型配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圆满完成试飞任务。时至今日,包括东航投资、东航食品、东航实业以及中联航在内的多家东航系公司已在成都建立分支机构。

  2021年6月27日,“进博号”+“墨镜侠” 东航超明星机型CP助阵天府机场首航。中国东方航空派出了其载客量最大的宽体机波音777“进博号”彩绘机和装备最先进客舱服务系统、曾亮相大兴首航的A350-900“墨镜侠”,组成“超明星机型CP”,执飞成都天府——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北京大兴两个首航航班,搭乘590余名首航旅客,东航从地面到空中,特别打造了融合四川元素、东航特色的航班活动,邀请首航旅客在地面和万米高空共庆党的百年华诞,给旅客们带来了一场精彩难忘的首航体验。

  2021年12月17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联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发布天府快线产品。这是天府机场自6月27日投运以来发布的首批快线航线产品。东航天府快线的打造,将进一步提升天府机场作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的辐射效应,为旅客提供点对点出行的便利需求;也进一步服务于“五进五出”航班波的中转旅客,为中转旅客提供了更多的衔接机会,架起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之间的空中桥梁。

  服务加持助力更多的旅客抵达心之远方

  东航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运行、服务保障的基础上,结合季节特点和旅客出行需求,持续优化运力布局和航线网络结构,重点提升航班运行品质。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航以来,截止上月底,东航起降航班20118架次,旅客吞吐量近300万。

  天府机场航站楼内的东航贵宾休息室总建筑面积1420㎡,是整个航站楼内第一家率先完成并投入试运行的贵宾室。除了基本的休息区、餐食区、会客厅等,贵宾休息室还独创了“航站楼里的图书馆”,设有与四川省图书馆合作的专门阅读区域,在旅客出行方面上线人脸识别系统,并推出智慧航显终端,服务人员通过佩戴专业眼镜,扫描旅客脸部信息,便可知晓旅客信息并提供相应服务。

  东航把上海虹浦两场、北京大兴等旅客服务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引入天府机场,形成了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起来的航班自助服务体系,旅客可通过线上APP购票,自助值机、安检、入场贵宾室休息,利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过微信小程序对行李全程跟踪系统。

  协同发展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成都都市圈”三大战略部署下,成都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朝着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门户枢纽大踏步前进。

  东航通过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现已在成都初步形成大东航体系航空客运、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地产、航空食品、航空实业等相关产业进驻成都,协同发展的经营生态格局。

  未来,东航将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国家区域战略部署为支点,将川渝两城三场整体定位为“西部群组式枢纽市场”,构建川渝互融、运力互通、优势互补、发展互助的运营模式,形成“两城三场双品牌”运行格局,实现快线、准快线、干支线相互提携,夯实四梁八柱航线密度,进一步实现东西呼应,南北通达,推进川渝一体化经营。

(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