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积极财政系列2:留抵退税历史进程、节奏及影响

  什么是留抵退税?

  所谓留抵退税,是把增值税期末未抵扣完的税额退还给纳税人。当纳税人前期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产生留抵税额。留抵税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纳税人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在时间上不一致;二是在多档税率并存的情况下,销售适用税率低于进项适用税率。国际上对于留抵税额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允许纳税人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二是申请当期退还。

  留抵退税历史进程如何?

  留抵退税制度确立始于2018 年,并沿着从存量到增量、降低门槛和提高退还比例、扩大行业范围、从结转下期到当期退还等四条思路不断完善。(1)留抵税额退还逐步从存量扩展到增量。

  2018 年6 月仅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电网企业等退还存量留抵税额,2019 年3 月起逐步建立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制度,2022 年留抵退税涉及行业是存量和增量同时退还。(2)增量留抵税额退还门槛和退还比例在部分行业不断优化。2019 年3 月增量留抵退税设有数量门槛要求,退还比例仅为60%。2022 年无论是小微行业还是非先进制造业,均阶段性取消留抵退税数量门槛,且所有行业退还比例提高至100%。(3)留抵退税涉及行业范围显著扩容。

  疫情冲击之下2020-2022 年留抵退税行业范围持续扩大,2021 年主要针对先进制造业在增量退税上进行扩容,2022 年则主要在存量退税行业进行扩容。(4)退还方式从结转下期过渡到当期退还。2022 年留抵退税政策改为购进退税,提前退付,极大减少对于现金流的占用时间。

  当前留抵退税进度如何?

  3 月以来,疫情冲击对于经济和财政的冲击逐步显现,财政部多次加快留抵退税进度。财政部分别于4 月20 日、5 月17 日两度提出“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的要求,并于5 月30 日提出研究扩大行业范围、新增额度的要求,6 月7 日正式明确新增批发零售等7个行业。从实际退税节奏来看,4 月、5 月中下旬是大幅退税窗口,截至6 月上旬已完成留抵退税1.55 万亿,退税进度达到88%,目前还有约2150 亿退税尚未完成,占全年额度约12%。

  2022 年留抵退税有何影响?

  从对财政的影响来看:(1)2022 年新增留抵退税1.64 万亿,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中央和地方留抵退税承担规模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为13.4%、1.6%,中央财政补助达到76%。(3)青海、宁夏、云南、西藏、新疆等省份留抵退税对地方实际财力的补充作用较大。

  原定于结转2023 年的4000 亿转移支付提前至5 月下发,侧面印证财政收入压力不容小觑。

  从对企业的影响来看:(1)虽未增加新的现金流,更多是原有现金流的返还,但对于今年企业营业成本的降低、利润表的修复均有一定支撑。(2)预计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留抵退税规模接近千亿,对单季度分行业增加值的贡献在3%-6%左右,全年贡献约0.7%-0.9%。

  展望未来,如若在留抵退税政策上开发新的增量政策,或主要集中于存量退税的行业范围扩容。

  目前存量尚未退税的行业共有7 个,若后续留抵退税扩容至所有行业,预计还有3000 亿空间。

  但值得注意的是,尚未进行存量退税的行业在本轮疫情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紧迫性不强。

  风险提示

  1、国内疫情再度反复;

  2、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长江证券)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