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国家发改委明确:国际油价涨超天花板价后 国内成品油价暂不上调

  为了减轻消费者以及实体经济的能源消费负担,国家发改委表示,当国际油价涨超13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短期内将不再上调。

  而为了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中央财政将针对成品油价应调未调部分,对炼油企业给予相应的价格补贴。

  国际油价超天花板价,国内成品油价暂不上调

  6月2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为减轻下游用户和消费者负担,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经国务院同意,当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国内成品油价格短期内(不超过两个月)不再上调。后续如国际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的时间累计超过两个月,将提前明确有关政策措施。

  自去年底以来,全球主要能源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多个主要经济体成品油价居高不下,引起各界关注。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共经历了12轮调价,10次上调2次下跌。据大宗商品资讯机构金联创测算,最新一轮调价过后,国内除个别地区外,多数地区92号汽油价格多保持在9.0-9.1元/升,0号柴油价格多保持在8.75-8.85元/升,仍处在较高水平。

  因此,面对持续走高的成品油价,发改委明确国际油价超过13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暂不上调,也让消费者们可以暂时松一口气。130美元/桶是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调整的一个“天花板”价格,与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有关。

  中国是石油生产大国,同样也是石油消费大国,国内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因此国内成品油价的调整与国际油价有条件联动。

  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成品油调价日前10个工作日的平均价格)变动,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零售最高限价不降低;当国际油价超过每桶130美元调控上限后,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

  需要说明的是,当油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时,成品油价未作调整而留出的利润空间并非直接成为企业收入,而是全部纳入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用于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采取的保障措施资金来源。

  对炼油企业进行阶段性价格补贴

  国家发改委表示,为了保护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由中央财政对炼油企业给予阶段性价格补贴,补贴标准为调价周期内汽、柴油价格应调未调金额,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均可按流程提出申请。

  6月29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做好国际油价触及调控上限后实施阶段性价格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对炼油企业进行相应价格补贴的有关事项。

  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许多消费者可能会有疑惑:2008年原油价格也曾涨至历史高位,但当时国内成品油价仅为6-7元/升;如今成品油价都涨至9元/升附近,炼油企业怎么还会亏损呢?

  今年5月30日,国内最主要的成品油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在其官方微信上发文解释称:2008年国内成品油与国际油价出现价格“倒挂”,为了不将高油价传导至各个行业,引起全国物价上涨,国家对三桶油累计补贴1652亿元;当时国际油价达到140多美元/桶,国内成品油却按照80-90美元/桶来售卖,折算升价,本来成品油价将超过10元/升,最终的售价仅为6.3元/升,政府层面和“三桶油”每升油对车主的补贴达到4-5元。

  而在新的调价机制施行后,成品油价与国际油价的联动性明显提升,也就不会再出现2008年那样原油高价、成品油低价的局面了。

  因而,如果国际油价涨至130美元/桶之上,炼油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将继续上升;而成品油价应调未调的部分,就会带来一部分的亏损,而这部分将由中央财政来给予阶段性价格补贴。

  财政部表示,本次补贴对象为在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汽、柴油的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简称为炼油企业。以10个工作日(与成品油调价窗口相对应)为一个周期计算,补贴标准为周期内汽、柴油最高零售限价应调未调的金额;补贴数量为炼油企业在周期内汽、柴油实际销售量,以企业缴纳消费税的汽、柴油实际销售量为准计算。

  财政部指出,中央企业集团负责组织下属炼油企业申报补贴资金,各省(区、市)财政部门按照属地原则,负责组织地方炼油企业申报补贴资金,炼油企业不得两头重复申报;另外,各炼油企业还要及时填报企业信息,分周期填报实际销售数据。

  财政部表示,炼油企业应当主动接受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对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财政补贴资金的企业,将取消申请资格并追回已拨付的补贴资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