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国海证券:政策天平或向稳增长倾斜 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事件:2022年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召开,会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予以判断,并对下阶段货币政策进行部署。

  核心观点

  疫情防控仍是工作重点,但在国内疫情形势防控形势向好的背景下,下阶段政策天平或向稳增长倾斜。本次公告延续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政策方向,但也肯定了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提及“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从政策脉络来看,在二季度国内疫情大规模反扑的背景下,宏观政策重心在防控疫情和稳住经济两者间略倾向于前者,主要举措意在对冲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的二次冲击。5月以来国内疫情形势趋向平稳,北京、上海疫情逐步进入收尾阶段,6月28日卫健委出台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对风险人员隔离观察期限方式、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等内容予以修订,更趋精准化的防控措施为经济修复打开空间。考虑到6月22日总书记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时重申“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味着下阶段政策重心或回归至疫情前的稳增长方向。

  对于海外环境的判断,增加了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自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已持续超4个月,欧美等国家进一步升级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地缘局势焦灼对全球供应链持续造成冲击,能源、食品价格高企,加剧了全球通胀的程度,而“胀”则进一步成为“滞”的催化剂, 6月美联储加息75BP,加息节奏显著加快;此外,欧央行也将于7月开启加息周期以应对通胀,海外政策环境的超预期收紧加剧了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对于我国而言,随着欧美经济增速放缓叠加中美脱钩效应的持续,导致我国稳出口的不确定性加大,内需尚未企稳+外需加速回落则进一步加大了下阶段我国稳增长的难度。

  对于下阶段货币政策,海外政策环境收紧下或无法释放政策利率调整的空间,结构性工具仍为主要抓手本次公告在延续此前的“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表述外,总体基调围绕6条33项一揽子政策的落地展开,强调发挥好稳定经济和纾困解难政策应对,并重申发挥贷款市场利率的指导作用。二季度货币政策总量+结构并驾齐驱,央行先后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上缴利润释放基础货币、单边下调5年期LPR 15个基点以降低中长期融资成本,整体延续了年初以来宽货币+宽信用的政策基调。6月27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采访时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以总量+结构性工具的组合拳形式发力支持经济。一方面,在海外央行加快收紧政策的背景之下,我国在保持“以我为主”的基调上更加关注内外部平衡,在结构性问题(居民及企业中长贷数据)未出现明显好转前,预计政策基调仍保持不变以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下一阶段或无法释放政策利率调整的空间。另一方面,结构性政策仍为下一阶段发力重点,考虑到今年5月分别就普惠小微再贷款、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追加4000亿元、1000亿元的额度,后续不排除进一步增加额度的可能性。此外,当前1年期LPR同5年期LPR利差相较于2019年8月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初仍存在15BP的空间,后续不排除为进一步托底房地产及提振终端需求再度进行非对称性降息的可能性。

  对于股票市场,本次公告对当前疫情防控效果予以积极评价,表明在国内疫情形势趋于稳定的背景下,政策重心或重回至疫情前的稳增长方向。考虑到6月22日总书记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时重申“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味着后续政策继续发力的方向较为明确,叠加疫情扰动逐步淡化,下阶段经济修复有望提速。在此背景下,需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宏观驱动下的需求变化,重点关注疫情边际修复叠加扩大内需加力带来的可选消费需求回暖,以及顺应地产后周期需求扩张并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行成本改善的建筑装饰、家电、家居等行业。二是政策重点扶持的半导体设备、芯片等国产替代板块,以及稳就业和纾困链条的平台经济领域。三是疫情新常态驱动的新消费、新医药、新基建等“新+”主题。

  风险提示海外流动性收紧超预期,经济失速下行,疫情超预期恶化等。

(文章来源:国海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