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时事点评】“定心丸”来了,**再次对货币政策表态

原标题:【时事点评】“定心丸”来了,央行再次对货币政策表态

2021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称“中国有较大的货币政策调控空间。中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 对发言的解读

●(1) 央行历次表态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信号

自疫情爆发以来,无论是股市还是债市都在流动性的支撑下走出一小波行情,也使市场对流动性或者说货币政策的转向更为敏感,而央行历次的官方表态也被视为未来货币政策方向的重要信号。

从央行自疫情以来对货币政策的重要表态,及DR007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的变化情况看,央行早在2020年3月26日便已提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透露货币政策退出的信号。回顾近期市场,春节前为了纠正过于宽松的流动性预期,央行超预期的边际收紧货币投放,市场经历了一波压力测试,DR007利率一度上升至3.15%以上。春节后,虽央行仍维持精准滴灌,在OMO和MLF投放上均“中规中矩”,但财政投放有所增加,使得节后流动性处于合理宽松水平,对于债市也是较为舒适的状态。但政策的常态化回归一直是市场担心的主要风险,尤其今年制定的GDP目标较低,不需要大力度货币政策的支持,使机构投资者对流动性的态度偏谨慎,当前也普遍维持在较为保守的杠杆和久期水平;这也成为债市在近期对美债利率上升、通胀升温等利空因素均有所钝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 1:央行重要表态及DR007利率变化

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金融产品部,数据截至2021/03/19

●(2)未来货币政策将如何变化

此次央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今年货币政策总量层面的基调,“利率水平适中”也代表央行认为当前的政策利率较为合意,未来大幅度的降准降息和加准加息出现的可能性均较小,给市场吃了一剂定心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21年3月15日,国常会提出“政府杠杆率要有所降低”,市场预期未来或将加快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广义流动性将有所收紧,随之而来的就是信用违约风险的大幅增加,这也是当前债市投资者最关注的风险。回顾去年11月的信用违约事件冲击,在货币政策紧平衡的背景下,信用债一级、二级市场一度进入寒冬,央行再度释放流动性才使市场逐步回暖;但当前信用债市场情绪仍较为悲观,信用分层仍在继续,当“去杠杆”可能导致信用风险事件扩散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大幅收紧无疑会加剧市场震荡,不符合央行防风险的政策目标。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