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宏观半年报:货币战下的全球再平衡

  策略摘要

  美联储在上半年已经宣告了将进入到货币政策收紧的快车道——加息的同时进行缩表。

  全球总需求因金融条件收紧的确定性而收缩,差异仅在收缩的结构。中国同样会受到外需下降和美元流动性收紧的影响,关注“人民币信用”对于宏观资产负债表的重塑可能。

  核心观点

  市场分析

  宏观背景:全球经济站在长周期的尾端,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下全球总供给要素短期难有改善;而随着宏观政策进入非常规空间,货币政策等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对于总需求的边际影响逐渐降低,全球总需求缺乏动力。主要的宏观政策似乎只剩下了“再分配”工具——谁拥有定价权,也有拥有了全球资源的分配权。

  美元周期和美国再平衡:通胀从长期来看来源于全球化的断裂,而2011 年以来大宗商品领域进行了“去金融化”造成了产能投资不足。短期来看,乌克兰冲突下的能源等基础原材料供给限制以及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继续,供给对于通胀的压力延续。货币政策抗通胀的结果是,美联储将继续收紧货币流动性,预计带来全球宏观需求的地区再平衡。

  人民币信用和中国再平衡。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驱动全球总需求的回落,叠加中国劳动力要素的回落,2012 年以来中国经济便进入了结构调整的过程。经历了2020 年至今的新冠疫情冲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总方针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驱动下,中国经济处在周期的底部状态,下半年通过刺激消费对于经济带来的改善可能相对有限。

  当前相应宏观对冲政策的应对(负债端)也已经开启,下半年继续关注全球风险释放对于国内总需求政策的推动作用,以及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转变。

  策略

  宏观层面仍在等待人民币资产创造的时机,即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在此之前宏观策略仍以左侧的反弹来应对

  风险

  通胀超预期风险,疫情失控风险

(文章来源:华泰期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