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荟英才纳百川 群贤至百业兴

  近日,国药集团专家来到利川市汪营镇团合村的黄连大棚,给药农黄恩泽进行技术指导。

  黄恩泽年收入近7万元,与7年前相比,收入实现了翻番。

  “我们村有150余户农户种植中药材,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农户收入,村‘两委’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指导。”团合村党支部书记杨铳介绍。

  这是利川市全面推行“人才引领+”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利川市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成效明显。

  聚合招才引智“强磁场”

  制度体系彰显利川特色。利川市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发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人才工作小组成员单位由22家增至35家,先后出台《支持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暂行)》《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清江英才”认定实施办法(试行)》《柔性引进“候鸟人才”认定实施办法(试行)》等一揽子政策,把党管人才具体落实到爱才、聚才、兴才上,具有利川特色的人才制度体系不断巩固。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扎实推动“我为人才办实事”项目,市委领导和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办实事项目,预算百万元资金,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50余项。

  市委书记领办“整村授信”项目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授信41.79亿元,服务创业人才5万余人,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宣传推介。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利川市年平均气温16.7,夏季在利川居住超一个月的“候鸟”达50万人。利川市探索出一条柔性引才新路径,打响“候鸟人才”品牌,擦亮“利川人大会”金字招牌。

  2018年夏,利川市发布《关于征集“候鸟型”人才的通告》,诚邀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人才,在避暑纳凉的同时,以顾问指导、短期兼职、对口支援等方式,为利川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

  中科院猕猴桃领域著名专家黄仁煌,退休后在利川免费教授猕猴桃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年增收2000余万元;武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原常务副书记王纪娟等,在利川市党政领导干部读书班讲授专题党课……

  截至目前,利川市已将1377名优秀“候鸟”纳入“候鸟人才”库,为60名高端“候鸟人才”颁发聘书。

  利川市以招才引智为主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连续4年召开“利川人大会”,累计签约落地项目52个,总投资260亿元,吸引各类人才1500余人。50名利川籍民营企业家筹资15亿元回乡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和特色农业,带动5000余名村民就业。

  利川市还立足校地合作优势,吸引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部门或企业搭建产品研发平台,壮大高层次人才聚集区,打造政产学研企深度融合发展新样板。

  目前,已建成产业研究院4家、专家工作站4个、科技创新平台12个,利川市常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技术14项,其中4项专利技术已获授权;湖北旭舟林农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上海市粮食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研发的山桐子食用油已获批上市;莼菜面膜、黄连牙膏、黄连花露水等利川特色产品相继研发成功并远销欧洲……

  同时,利川市紧扣以产聚才、以才兴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挖掘培育乡土人才,切实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将1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乡土人才库,跟踪培养;抓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涌现出国家级技能大师牟利忠、洪克俭,农技专家、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黄云书,“黄连大王”、湖北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徐泽刚等一批实用技能型人才。

  营造人才最优“生态圈”

  今年3月,利川市获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全州第一、全省优异的可喜成绩。

  近年来,利川市多举措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全力解决人才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关键小事”,人才公寓、民宿免费住,让人才居有所安;创业可享受一次性补贴、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让人才创有所助;开通医疗“绿色通道”、发放交通补贴、给予项目奖励等政策,让人才才有所享。

  同时,创新设立“候鸟人才”临时党支部和“红色驿站”,建成“候鸟人才”工作站(室)22个。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工作环境,吸引了万达集团、湖北交投、武汉城投等大型企业投资,“王华传承工作室”“陈娟候鸟人才工作室”等优秀人才工作室落户利川,快速集聚的新兴产业汇集了各类高层次人才前来创业,为企业腾飞、产业做强提供了强劲动力。

  细雨润物千般绿,春风舞动漫山红。务实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使得群贤毕至,催生了利川百业兴盛新局面,成就了今天“荟萃英才,利纳百川”的新气象,激活着利川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