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仲量联行:上海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 市场具备复苏基础和动力

  城市群作为地方比拼实力、争夺人才的重要载体,作用和优势正在不断显现。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和长江中游等国内五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贡献了占全国五分之一的GDP。

  仲量联行日前发布的研报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城市群以电子、汽车和现代金融等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以及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


  6月28日,在2022仲量联行中国城市发展峰会上,仲量联行华东区董事总经理张静表示:“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聚集地,始终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虽然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曾让上海市被迫按下暂停键,但是上海市致力于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信心与决心从未改变。从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将保持韧性,市场具备稳步复苏的基础和动力。”

  争夺科创高地

  长三角城市群所属城市多位于沿江沿海区域,港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高。其中,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和南通等8座城市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占全国总数的34.8%。

  人口集聚,再加上商业氛围浓厚,使得长三角城市群商业地产项目一直是内外资的重要投资标的。“内源动力及协同发展的双重利好将持续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商业地产发展。”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总监姚耀分析道,不同类型的城市商业地产有着不同的市场机会,比如在主要核心城市,更多地承载办公楼、零售地产、产业园区及长租公寓等物业整体的扩张和升级需求;而卫星城市的物流地产、数据中心和厂房等物业将受益于市场的外溢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市商业地产市场发展强劲,尤其是办公楼和物流地产等市场吸纳量创出新高。在甲级办公楼方面,全年净吸纳量共计150.6万平方米。其中,科技新媒体和生命科学企业的租赁需求活跃。

  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是上海市“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上海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目标将达到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4.5%左右。一方面,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推进脑科学与类脑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据了解,2021年底,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提出上海市将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探索行业应用。

  这也是“元宇宙”被首次写入地方“十四五”产业规划。此后,相关政策开始陆续引导企业研究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平台,适时布局切入市场。

  仲量联行举办的中国城市发展峰会即采用“元宇宙”的概念举办,也是仲量联行联手“网易瑶台”举办的首场“元宇宙”直播活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表示,“元宇宙”作为城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型载体,发展前景充满机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赛道目前仍处于早期构建阶段,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与诠释。

  恢复消费活力

  除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外,上海市同时也是国内消费领域的标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保持国内城市之首。

  复旦大学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发布的《2021年上海消费市场大数据蓝皮书》显示,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万亿元,全市新开首店1078家,外来消费流入近6000亿元。得益于上海市庞大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有形的手”也善于把握市场无形之手的脉搏,与之相互配合。

  不过,复旦大学教授、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主任张伊娜也指出,2022年,上海市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的时长和幅度都明显超过了2020年。从支付端大数据来看,线下支付在4月陷入低谷,自3月31日以来的连续9个星期,日平均消费低于2020年2月疫情时的水平。5月底消费有所复苏,6月中旬又出现回落。

  “受疫情影响,截至目前,线下消费仍然十分脆弱,仍在正常值的60%~70%左右。”张伊娜表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5月,上海市线上消费一直维持同比负增长,但降幅小于线下消费。和2020年相比,线上实物行业消费仅1月同比下降3.6%,随后迅速恢复两位数增长。今年“6·18”网络购物节期间(6月1日~18日),上海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238.6亿元,同比上升6.5%,线上消费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同比增幅仍落后于全国同期网络零售12.5%的增长率。

  在张伊娜看来,决定消费趋势的有两大因素,一是消费人数的基本盘,二是消费力。“所以,从目前来看,上海市节点消费中心城市的地位依然稳固。”

  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对于上海市城市发展韧性和动力也充满信心。“上海市立足于城市智慧化治理、社区商业场景创新等未来城市核心命题,将加快构建城市新动能,推动城市继续保持活力,消费、科技和低碳三大关键要素将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