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生态环境部丁辉:差异化是现阶段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中之重

  7月5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表示,“跑步进入碳中和是一场硬仗,这要求‘双碳’政策的制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气候投融资就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次论坛同时发布了中国首份气候投融资智库报告《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丁辉认为,这份报告的发布说明气候投融资已经引起学术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正以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试点示范多轨并行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

  探索气候投融资差异化模式

  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以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对气候投融资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10月《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作为该领域的首份政策,从宏观层面推动了气候投融资工作的开展。

  丁辉表示,气候投融资工作强调“专业化”和“国际化”。在“专业化”方面,生态环境部组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指导地方建设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在“国际化”方面,生态环境部重视国内外标准协调统一,深度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制度等标准制定工作,并且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持续开展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合作。

  “除了‘专业化’和‘国际化’,‘差异化’则是现阶段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中之重。”丁辉提到,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以此探索气候投融资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据丁辉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城市同时涵盖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地域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类型涉及金融中心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升级型城市以及革命老区。

  “很多申报地方将气候投融资试点列为‘书记工程’或‘市长工程’,一些地方由市委书记亲自参加评审答辩,并全程主持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丁辉认为,申报地方举全市或全区之力,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题,大胆探索当地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助力了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本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新路径助推气候投融资发展

  基于“双碳”目标对气候投融资的更高要求,丁辉从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积极打造“政银企”产融信息对接平台,大力推动气候投融资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一方面,我国将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项目库建设有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气候友好型企业或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金融让利实体。

  二是持续强化政策协同与金融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打造统一的气候投融资要素与资源市场。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在过去一年里充分发挥了碳减排市场机制的功能,有效促进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丁辉表示,要继续发挥全国碳市场的碳定价作用,在保证全国碳市场平稳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碳金融的应用场景,并通过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三是推进气候投融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高水平统一。生态环境部将基于“双碳”目标制定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以此衡量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在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时产生的气候效益,并且将制定统一的碳足迹标准,用以支持每周期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防范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四是坚持市场主导,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不断优化气候投融资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部计划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基础,引领各地通过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的方式,精准识别阻碍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市场障碍,推动形成地方政策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间的系统性响应,通过出台地方性配套激励措施,引导各类投资和社会资本精准配置气候投融资标的。

  丁辉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政府指导扶持、研究机构智力支撑、企业主动作为和金融机构保驾护航都尤为重要,多方形成合力,推动我国气候投融资工作更快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