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力啃“硬骨头” 中央环保督察促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有一个城市的名字取自“长治久安”之意,这就是位于太行山南段与太岳山之间的长治市。

  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之一,长治市的大气治理成效对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影响。2019年5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及专项督察情况时曾指出,阳泉、晋城、晋中、长治等地市,作为全省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没有落实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的要求。

  生态环境部官网6月30日介绍,这之后,长治市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不仅传统产业压减过剩产能,关闭退出了12座煤矿,而且全市13家燃煤电厂、5家钢铁企业、5家水泥熟料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5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079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综合整治……

  到2021年,长治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取得“两个突破”:市区PM2.5平均浓度首次进入“30+”(达到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首次达到75.4%以上(达到79.2%,289天)。

  长治市的蝶变仅仅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7月6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开展以来,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这些问题整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翟青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督察整改。近期正在对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也将形成一些正面典型案例。

7月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翟青举例说,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比如,在长江岸线整治方面,长江11个省(市)累计腾退了长江岸线457公里,既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的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白洋淀曾经问题不少,这些年,河北省一体推进截污、补水、清淤、防洪、排涝,加强污染源治理,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劣Ⅴ类提升到2021年的Ⅲ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环保督察初期,涉及历史积累环境问题的解决,涉及的主体众多,涉及的利益纷繁复杂,面对的社会质疑声音不小,遇到的各方面阻力也不小。从督察重点来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着重纠正环保违法向纠正违法和提升守法能力相结合转型,既治标,也治本。

  “就在本周,我到山西一家焦化企业调研,发现该企业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要求内在化,变成了花园式工厂,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常纪文认为,在新阶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