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啃“硬骨头”

  “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于近日完成督察反馈。”7月6日,国新办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表示,通过两轮的督察推动,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如大家关注的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等,这些问题整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3294项整改任务完成率达到95%

  从2015年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始试点,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并对20个省(区)开展“回头看”;2019年启动第二轮督察,到2022年上半年,分六批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个部门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

  “督察中统筹做好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被督察对象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翟青表示,督察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中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现在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经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两轮督察受理转办的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到目前为止完成整改28.5万件。

  “通过督察,推动各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如在长江岸线整治方面,长江11个省(市)累计腾退了长江岸线457公里,既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又为优质产业的发展腾出了发展空间。”翟青说。

  “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势头得到遏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从第二轮的第三批开始,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和去产能“回头看”的情况作为督察重点。

  在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督察主要从三个层面发力:第一,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推动各地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第二,解决突出问题,坚决查处一批违法违规上马的项目;第三,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翟青介绍,“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一批违法违规项目被依法查处,一批传统产业得到优化升级,一批绿色产业实现加快发展。如京津冀协同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效果明显,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江苏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大力整治“散乱污”,拆除违建,修复岸线,打造绿色长廊,昔日大江的美景又再现。

  “从工作层面看,各地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认识明显提高,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翟青说。

  既有曝光案例也有典型正面案例

  每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压实环保责任的重要举措。

  翟青介绍,这些案例的选择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二是涉及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在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违规围海填海、违规围湖占湖、违规的毁林建房、违规的进行野蛮的矿山开采等问题;三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

  “近期,我们也对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接近一半;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涉及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翟青表示,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推动了问题整改。

  翟青还表示,近期正在对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安排了督察局的同志分成若干组进行调研,对整改力度大、成效突出、人民群众认可的,将形成一些正面典型案例。

  “案例不仅仅是做得不好的,对一些做得好的,我们也是有案例公布,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激励先进、交流工作、引领带动的作用。”翟青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