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深圳光明区招商大会“吸金”超600亿元

  7月6日,2022光明招商大会在光明云谷举行,国内200家企业代表来到深圳光明,洽谈签约项目40个,签约范围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科研机构、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江西百神、江苏科森、苏州纳微、厦门盈趣等一批市外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产业链龙头企业计划在光明投资,预计总投资额超600亿元。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正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迎来先行科研经济、高质量产业集中涌现“新泉眼”的黄金机遇。

  “8+5”集群效应引来链上合作伙伴

  据悉,光明区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2年6月6日,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光明区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明确重点建设“8+5”产业集群。“8”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其中,不少产业已在光明深扎根。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约920亿元,产值规模全市各区排名第三;拥有华星光电、日东光学、欧菲光、艾杰旭等规上工业企业250家;未来将重点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等领域,争取到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1400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30%左右。

  此次签约的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美光电”)就是冲着光明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的集群效应而来。恒美光电主要从事偏光片、光学功能膜、光学补偿膜等显示屏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华星光电产业链上游企业。

  产学研全链条释放强烈引力

  除了用产业链赋能招商,光明区还凭借光明科学城独有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相关支持政策,加速催生相关产业集聚的连锁反应。

  据了解,光明科学城在信息、生命、新材料三个领域集中布局了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兼具研究平台与产业平台属性,既对学术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如在新材料领域,光明科学城布局的综合粒子设施,在量子材料、能源科学等领域研发活动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科学赋能产业、赋能招商已经开始发挥出实质性作用。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和高端科学仪器等技术和相关产品的研制、生产与销售。此次签约,也意味着该公司将在光明区设立大湾区研发基地大湾区总部,重点布局量子科学仪器的研发。

  鸿辉系统集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计划在光明区设立区域总部以及生产基地,重点布局高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产能。该公司副总经理刘云燕表示,光明科学城布局的产业跟企业的发展十分吻合,“我们希望借助光明科学城把产学研结合起来。”

  数据显示,光明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也正在借势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其中,生物医药产业2021年实现工业产值约48亿元,拥有卫光生物、万和制药、康泰生物等规上工业企业14家;未来将重点发展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等领域,争取到2025年产值规模突破250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17%左右。

  “有为政府、有力政策”护航发展

  “有为政府、有力政策”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一直以来,光明区主动聚焦企业发展各阶段需求,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迭代更新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据悉,近期光明区将陆续出台“8+5”产业发展支撑政策,重点从全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五大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

  除了政策支持外,公共配套等硬件也将是帮助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在人才住房供给方面,到2025年,光明区预计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为短期来光明的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短期租住服务;到2025年,预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88万个,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10余所名校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化学校。

  此外,充足的产业空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尽管区域面积在全市占比不大,但光明区现存工业区块线范围有31.8平方公里,已列入市较大面积产业空间整备片区规模达22.8平方公里,位居全市之首。在提供连片优质产业用地的基础上,光明区还将规划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区,为合成生物、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充足优质的产业空间,初步规划8个产业片区占地面积约121万平方米,预计将供应高标准产业保障房500万平方米以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