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财说 | 拐点确认 股价底部翻倍!进入新周期的猪企盈利能持续多久?

  猪周期回来了!

  伴随着自繁自养生猪利润年内首次为正,生猪养殖行业的拐点已经来临。与此同时,头部猪企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股价也纷纷创出一年来新高,其中温氏股份股价自6月以来已上涨31.49%,相较此前底部股价更是接近翻倍。

  这些猪企的股票还能继续买么?养殖企业的盈利能持续多久?

  拐点确认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具有显著周期性特征,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一般3至4年为一个周期。

  和一般的周期品不同,对于生猪养殖行业来说,核心点是利润。当各大中小养殖户看到市场有利润时便开始进入,由此提升供给。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生猪价格下跌,价格逐渐逼近各养殖户成本线,产能开始出清,由此逐渐进入下一个周期循环。在以利润为主导的周期下,行业内通过价格实行市场自我调整。

  上轮生猪养殖周期始于2018年。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重创生猪养殖产业,大量养殖场被迫退出导致行业产能大幅下滑。随着猪肉价格飞涨以及猪瘟得到有效控制,猪肉供给逐渐恢复。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0年底全国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整个行业已经历完一轮周期。截至今年7月1日,全国22个省市生猪平均价为24.21元/千克,相较2021年10月创出的3年低点18.17元/千克回升33.24%。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寒冬已过,生猪养殖企业拐点确认,行业进入初春。自繁自养生猪利润年内首次为正,标志着整个行业拐点来临。7月1日自繁自养生猪利润为200.35元/头,实现今年以来第一次盈利,而仅仅4个月前,行业亏损还为549.21元/头,由此导致一季度猪企的巨亏。今年第一季度头部猪企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分别亏损51.8亿元和37.6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74%和792%。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恐慌已过,生猪存栏量企稳。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24亿头,虽然仍处于2014年以来的高点,但是相较2021年底的4.49亿头已出现下滑迹象,相较2017年同期(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前)3.61亿头仅高17%。今年年初,由于自繁自养生猪的巨亏,猪企纷纷抛售存栏生猪。随着如今生猪存栏量的稳定,预示着行业趋于稳定,而高位企稳则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后期猪价飞起的可能性较低。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能繁母猪存栏量的高位企稳同样将是未来猪价稳定的“压舱石”。5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92万头,结束了今年以来连续四个月环比下滑局面,相较2021年6月底的4564万头下滑8.15%,但相较4月底略有上升(由4177万头上升至4192万头,上升幅度为0.36%)。能繁母猪存栏量往往决定十个月之后的猪肉产量,其处于10年存栏量中高位置表明,明年一季度行业猪价仍将受到一定抑制,目前整个行业已逐步摆脱此前亏损带来的恐慌性影响,正在寻找新的供需平衡点。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盈利修复,非暴利回归

  在供给稳定的背景下,猪价回升更多的是盈利修复,而非暴利回归。

  猪粮比是衡量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关键性盈利指标,也是相关机构进行政策制定的依据。猪粮比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当猪粮比值跌破5时,将会触发一级预警,而6被认为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2021年10月初猪粮比价一度跌破4,创出十年来新低,这表明行业整体处于十年深度亏损阶段。随后猪粮比开始出现震荡回暖,7月1日猪粮比更是回升至6.93,创出两年来新高,行业盈利迎来曙光。

数据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在历经2021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的巨亏之后,行业震荡,原“一梯队”猪企正邦科技(002157.SZ)甚至出现债务暴雷。其他头部猪企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温氏股份和新希望(000876.SZ)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分别合计亏损171.67亿元、127.77亿元,仅牧原股份合计实现盈利11.4亿元。

  由于猪企再扩产能的可能性不高,行业供给端受限,猪价预计将保持价格震荡。截至今年3月底,温氏股份、新希望和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48%、68.43%和65.18%,创出近年来资产负债率之最。资金端的巨大压力导致猪企未来扩产无力,猪价向下空间不高。向上则有政策面制约。广发期货表示,本轮猪价快速回升还受供给端“控制”的影响。具体来看,部分集团化养殖场控制出货量,加之出栏均重也可以被调节,整体生猪的供应受到调节的概率较高,在一致看涨预期下,供应端的短期压缩加剧了供需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现货价格飙升已经引发相关机构的重视。据悉,针对近期生猪市场出现盲目压栏惜售等非理性行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近日也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召开座谈会,研究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等工作。

  总体来说,猪企在经历了至暗时刻之后,刚刚从“ICU”中逃出,整个市场需要一定时间“回血”。猪企股价的短期大涨也是对此前大跌的修复,大行情并没有来临。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