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千载茶韵 问道良种

  7月的恩施,万亩茶园青翠欲滴,茶叶农技特派员穿行其中,育良种、觅好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见证了恩施茶产业从大到强的蝶变,也蕴藏着恩施发展茶业科技的壮志雄心。

  近年来,我州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从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中成功选育“鄂茶10号”“鄂茶14号”“玉露1号”3个通过省级评审品种,茶树良种化率78%,比全国高21.5个百分点。

  恰逢2021中国茶业科技年会在恩施召开,记者走进全州各地的田间地头、实验室、政府部门,追寻良种诞生记。

  放大“本土种”资源优势,筑强茶业“芯片”

  盛夏,驱车行进武陵深山,漫山遍野的翠绿茶园映入眼帘。

  恩施州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之一,自唐代起就是著名的贡茶产区,全国著名的“宜红”茶核心产地。

  “南方出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陆羽在《茶经》提到的,就是恩施茶叶。其中,历史名茶真香茗、容美茶、雾洞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唐崖土司茶等驰名中外;当代名茶利川工夫红茶、鹤峰茶、来凤藤茶等香飘四海。

  湖北省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蒸青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绿茶、咸丰帝茶、来凤藤茶、利川工夫红茶、马坡茶均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或产品保护。

  恩施硒茶品质何以出众?良种是关键。一个品种造就一个产业。恩施硒茶要走出去、走更好,需要正本清源,有自己的当家品种。

  一杯好茶,从源头抓起。在恩施市芭蕉乡,记者看到了一株“老辈分”的茶种——“苔子茶”。

  说起“苔子茶”,许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若知道它是制作顶级“恩施玉露”的最佳茶叶品种,人们一定会对它刮目相看。它是原产于恩施的优良茶树品种,经过我州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如今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玉露一号”。这种茶树生长的茶叶,制作出的“恩施玉露”具备干茶翠绿、茶汤青绿、叶底嫩绿的特点,堪称绿茶典范。

  中国茶叶学会原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施兆鹏先生给予极高评价,曾挥毫题词“恩施玉露,茶中极品”。

  长远来看,保护和保存优质种源,是种业持续做优做强的基础。目前,恩施已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启动本土优质种源保护和恢复计划。

  在保护好本地优质种源基础上,做好培育实现产品延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多年来国内外优质种源培育的重要经验。

  近年来,我州积极开展本土茶种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推进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提升茶种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成功选育的“鄂茶10号”和“鄂茶14号”两个省级地方良种及“玉露一号”“冷后浑”“黄金芽”等多个地方特色新品种,成为受到市场青睐的好品种。

  引进“外来种”融合发展,突破良种瓶颈

  十年树木,培育茶树良种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从杂交选择、品种比较、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通常需要20多年时间。杂交选育,需要对杂交后的成千上万个株系,进行植物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的系统观察,开展植物生理、分子基理等研究,进行杂交后代单株制茶试验。

  育种无捷径,“恩施硒茶”如何破局?答案是引进。

  几十年来,搜集国内茶树种质资源,试验、引进、推广适宜恩施种植的系列良种。这是恩施州为提升“恩施硒茶”核心竞争力所做出的惊人之举,实现了恩施茶产业品种的更多可能,助推恩施茶产业多元化发展。

  “龙井4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60年从龙井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后被审定为国家品种。“龙井43号”茶树较低矮,外观均匀。与出芽率较低的群体种相比,“龙井43号”育芽能力强、出芽早,一般3月中下旬便可大面积采摘。

  在恩施市白果乡,为提高茶园产量,茶农邓志平在政府统一规划下改良茶园,将“鄂茶6号”改种为“龙井43号”。

  “产量高,还抗病。”邓志平说,自己和当地茶叶合作社签订茶园托管协议,由合作社免费发放肥料和农药,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管理采收,茶园管理得更好,茶叶品质也更高。

  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是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物质,茶汤口感取决于这三大物质的比例关系。因树种特殊,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滋味鲜爽甘甜。而其茶多酚含量低,茶汤的苦涩度和刺激性大大减少。

  在咸丰县,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大力发展白茶产业,种植面积13万余亩,亩均收入上万元。为提升茶叶附加值,该县大力打造“全域有机”基地,已认证有机和绿色基地10万亩,跻身“中国富硒白茶县”,富硒白茶成为该县富硒农业的又一张金字名片。

  一山一水一幅画,一芽一叶一份情。从本地茶种“鄂茶十号”“玉露一号”“利川红一号”“黄金芽”的优化改良,到“龙井43号”“福鼎大白”“浙农117”等全国优良茶种竞相争艳,恩施州茶叶结构持续优化,构建起“专用品种、专用工艺、专用品牌”一体化发展格局,走上了“一地一品”的差异化发展路子。

  如今,恩施州正锚定建设“中国茶谷”“全国名优茶生产基地”“全国优质原料供应基地”“全国出口茶基地”的目标不懈努力。善以改革创新破难题的恩施,又将会在茶种领域结下怎样的硕果?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恩施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